美国立国原则:人民必须有道德 唯具高尚品德才能成为自由人
美国先父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民才配得到自由。”乔治·华盛顿也说了这么句话:“宗教和道德是美国这个共和国不可缺少的支柱。” 当时殖民地的人们很具有自我检讨精神,民众试图提升自己的道德来实现自治,这个现象被后来称作“道德改革”。先父们说,道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道德是通过学习得到的。谁能教导道德呢?家庭、学校和教会,这就是美国教导道德的三个地方。
美国的一项立国原则就是:人民必须有道德。这与美国的建国和美国宪法是什么关系呢?
这离不开当年的历史背景。在美国革命以前,殖民地人民对英王已经很不喜欢,想要摆脱英王了。当时的报界和民间出现了一种争论,就是既然我们摆脱英王以后又不想再来一个王,那么我们就面临要自我管治。其实当时的13个殖民地已经多多少少在自治了,但是从此之后美国得彻底的自治,这使很多人出现了忧虑。
当时的知识分子们有一个很强的概念,就是人民没有足够多的道德和自觉的话,是无法实现自治的,最后就会乱成一团。于是他们就检讨自己,看到底我们的德行够不够,我们能不能自治。当然随着英王统治越来越严酷,离心力变得越来越强,同时呢一些政治人物也出现了,他们具有伟大的品德,在公众中赢得了信任。这些人包括约翰·亚当斯,乔治·华盛顿,理查德·亨利·李,以及约书亚·昆西等。他们这些人的出现,给了公众信心,他们开始慢慢觉得,也许我们确实可以自我管治。所以,美国当初不是很自然的就独立了,而是思考和犹豫了很久,而且是从道德的角度来考量。
自检自省 “道德改革”实现自治
美国当初建立起来的时候,是第一个现代的共和国。虽然在早些时候希腊、罗马有共和国,但是在那之前的人类社会大多数的时间都是王治的,都有王的。而现在要建国没有了王,完全的自治,他们认为这就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人民必须有足够多的道德,这样我们才能自己管自己,如果我们品行不够好,就不能管理自己。
再到后来,美国很著名的人托马斯·潘恩,写了一本书叫《常识》(Common Sense),他给当时殖民地的老百姓注入了一种信心,潘恩说,我们对自己要有信心,我们的特点就是勤劳、节俭和诚实。他并且说,在欧洲很多人追求奢华,虚荣,不节俭,有很多问题,但是我们殖民地的人不是这样。后来报界发表了很多文章,知识分子们做自我检讨,到底我们的德行够不够?我们能不能放弃自我?我们能不能追求公众利益?我们有没有这样品格的人?
当时的殖民地的人们很具有自我检讨精神,民众试图提升自己的道德来实现自治,这个现象被后来称作“道德改革”。后来,他们真的感觉这个改革很好,很有成效,他们就会觉得,我们美国真的是有德行的,人民很有德行,我们跟英国的骄奢淫逸不一样。他们就越来越想脱英立国,想对英王说:我们跟你是两回事。
当然后来跟英王对峙的时候,失去了很多。因为要抵制英货,会导致贸易中断,遭受很多损失,殖民地人民都坦然接受。因为那个时候追求公众的利益和权益,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自觉。这就是美国革命前人心的变化。
重道德 家庭、学校和教会是道德教导之地
今天看那个时候,很多人已经不知道了,包括现在很多的左派,他们根本就不认为那些有什么了不起的,甚至都不认他们是国父,把他们叫做蓄奴主(slave owner)。
但是其实在创立美国的时候,先父们非常注重的就是我们的人民必须有德行,我们才有这个美国;没有德行的话,我们的宪法和我们的共和国是不能长久的。
当初的先父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民才配得到自由”,乔治·华盛顿也说了这么句话:“宗教和道德是美国这个共和国不可缺少的支柱”。
当时先父们还有另外一个概念是什么呢?就是道德是怎么来的。他们提出,道德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道德是通过学习得到的。谁能教小孩子道德呢?三个地方,家庭、学校和教会。这就是美国教导道德的三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