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室短篇

————

0.23《竹夫人》http://wufazhuce.com/article/2735

骨架=两条线。谢瑛、女儿一条线。“筠姐”、儿子一条线,郑医生归到“筠姐”这条线。

特点=

1.素净。有赖于主要人物的性情设计,主要事件的内容和节奏。

2.不疾不徐。没有紧张的人物关系,没有紧急的事件,写一件事就写透,其他读者就自己脑补。

3.面柔,深黯。却节制,点到即止。

比如这一句:“她正得意自己的记忆,突然觉出句里意味的不舒畅”,这“不舒畅”是有深意的。若她知道她与丈夫的关系,是会不舒畅的,却也只能是不舒畅。一明一暗的双关。

4.笔触省净,一笔勾勒神韵,不多费笔墨渲染。

比如讲“筠姐”做事利落,就一句概括她叠轮椅。

比如讲郑医生医术医品,先着笔的倒是看似无甚相关的生活细节,而后才提及用药、患者。

比如讲“筠姐”与雇主家关系好,同一件事,“筠姐”向谢瑛、女儿两头说,不僭越,不隔,熨帖。

比如单独抓住‘耳朵’的特点来表明二人的关联,其他也不多说。

还有其他类似的特点,互为表里,相生相成。

想法=

1.原本以为这篇素净的文字,会以余韵结尾,结果却落了恶趣味。这种巧合式的意外结局,我不喜欢。如果非要保留,也请在前文进行充足的铺垫,仅提及他女儿是研究员、她儿子见过一个博士是不够的。

如果这是在写一个女人的完美与卑微,最末的巧合其实已经离题了,一个无甚趣味的玩笑。

2.文中多以“女人”代这个“筠姐”,褪淡她的底色。

————

0.22《钻戒》http://wufazhuce.com/article/2730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那时-这时——

特点= 1.生活 ;2.稳当 ;3.平凡中少有人能发现的温暖

想法=

1.流年。

2.男主人公第一次进店的时候没有买下钻戒,而后买了一堆菜又回到店里,那形象其实是市井狼狈的。聊到空调漏水,付账的小心,提袋子的倾斜,都勾勒他的不浪漫;而作者,就是能让这样一个不浪漫的人做了一件浪漫的事。【想起顾先生说的,雅救不了俗,唯有力能救俗。若不是他挣扎着在俗里做了一件雅的事;若是他本身就浮夸、装模作样,那买了钻戒,也是俗不可耐。】

3.看到那些纤毫毕现的人心剖析、苦心孤诣钻研用意的故事,会惊叹原来人心有这么多被忽略的细纹,藏着深得不动声色的内褶。而这篇,却是奇特的,它也捕捉到人心微茫的小九九,可是它不炫技般深钻、饱取,而是仅那么几缕心思下,用饱满的场景去撑起全部的触手,抵达读者。

————

0.21《陌生女人的来信》http://wufazhuce.com/article/2725

骨架=

1.明朗的双线,丈夫和妻子分别叙述。

2.内容上的思路:

丈夫的日常厌倦 - 抓住逃离的可能 - 沉溺 - 逃回 - 隐瞒

妻子的厌倦失落 - 决定改变 - 丈夫的沉溺使之难过 - 过往的怀念与现在的对比 - 思考与厌倦 - 算计与更大的失落

特点=

1.清爽。

之前一段时间看了几篇需要多次重读才能剥出纹理的故事,而后再看其他简单故事,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但则一篇,是一遍就能看懂的,内容上将人心微妙刻画到入木三分,却能做到赜而不乱。

全篇的总体感觉保持了清爽。大概是因为故事的线索是明晰交到读者手里的,只是内容的层次深而丰满——握住线索的根,每一条都能拎出大块茎。

2.巧妙

丈夫出轨的对象是自己?这有什么好高兴或难过的?还是自己嘛。但是作者就是能通过一个匿名信的形式,让它变了味道。

开篇“我,是我自己”就是悬念。丈夫交代出轨在先,妻子交代自己的行动在后,有一个小小的时间差,悬念。

3.细致

丈夫和妻子的内心起伏,通顺连贯。以其丰实的想法细节去填补,那前后相反的情状之间的鸿沟。

4.生活

不论是开篇的格子比喻,还是虾,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想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

总有人更能窥见生活的内核,或者说,总有人更能将散落在地板缝隙的尘土掏出来,捏成具体的玩偶。

————

0.20《乖,摸摸头》http://m.wufazhuce.com/article/544?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呃,这个……

特点=放松随性。语言有趣有画面感。

想法=有一种老友聊天的感觉。

第一次读到大冰起码得有三四年前了吧。印象里始终氤氲着大叔一样沧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不一定有梦,不一定栖身,如果说我有远行的血液,一定有那么一些涌动来自大冰。

————

0.19《没有赏味期限,只有来日方长》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96

骨架=两线交错。但这两条线里有一个同样的元素,马美子,在起着勾连的作用。

特点=慢

想法=没什么特别想说的。没有复杂的结构,没有费心的转折,非常安静的 一篇文章,记叙了流年,和流年中的人们。

————

0.18《白皮》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2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

从被动到反叛,可是最终还是走不出母亲划下的圈子。小时候不断被留在原地,长大后不愿意被留在最后而不断远离。

是一个饺子一样的结构,中间裹着厚实的馅儿,往事种种,铺叙到如今。而被留下和不断先离开,也是一个折叠的形状。

作家用故事解释世界,作者细致地解释了一个人的轨迹。

特点=细致,真切。

想法=

没什么特别想说的。作者是个有耐心的人,慢慢地叙述了一场往事,和期间的心路历程。但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故事。

————

0.17《星期一,牛油果熟了》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23?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这时-这时……

牛油果与独处、独自探索的世界;16岁的喜欢和父母的关系;现在的生活与来往的女孩。三条线索交错,最终交汇。

但其实三条线索又有着内在的联系:自小家庭的不睦塑造自卫的性格,成为文艺青年并且与语文老师走得近,但父亲的干预使得主角放弃 了文学,最终过上了现在这样八面玲珑但内心孤僻冷漠的生活,却又对女孩的示好有些留恋,渴望被了解和温暖。最终吃着牛油果想起了父亲,这一切似乎都是父亲所赐,但也是自己的选择,且父亲毕竟已经走了。有些事并不想年轻的脑中所想的那样,并不是世界抛弃了自己,而是自己太过脆弱和防备,轻易地推开了世界。但这一切又从何说起呢,如果不是这样,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就不是那个坐在车里、搜集牛油果做法独自探索的自己了。

——但是如果按照这种顺序写,不会有什么波澜,而且还容易流于煽情和自我怜悯。将同一条线索拆开三分并行不悖,就有了穿插的起伏,和结尾汇合的终于揭开。

特点=

1.层次。虽然是三条线,不同线索里的主角有着不同的面貌,但主角的性格色调始终保持统一,且有深浅、表里、因果关系。三条线非但不凌乱,反倒增加了主角的人物层次。

且交错的伏笔让三线并行仍自然流畅。

2.有条不紊。那些生活的概述,牛油果的做法,内心的层析(尤其是主角对女孩子的态度和见解及相处时的内心)都款款絮絮。

想法=

这思索并不算多深邃,却纹理分明又细腻可感。

————

0.16《芳邻》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5

骨架=这时-那时-那时-那时-这时

特点=轻慢,女性细微的心理。

想法=

作为故事感觉一般。前部分女性心理呈现充分细致。

中后部插入的情节感觉有些突兀,没什么道理,像是只是为了有那么一个情节,将两人拉入同一池水里。

结尾看不懂。没有结尾的结尾,也许就是生活一直如是延续,即便有变动也是在久远之后吧。

————

0.15《那个人的脸孔》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86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时期的解读。自我的审视剖析。

特点=深邃幽远。感敏啊感敏,能比较同一件事跨越二十年时间的心境对比,条分缕析。

想法=

1.“好像希望可以连这个裸体也当做犯罪证据一般,分毫不动……她凝望着这些证物,仿佛企图以眼光将之冻结”冷静到可怕的地步,却又有着暗涌的不甘。犯罪还要按死伤程度去估量,但这就是事实。从这件事就可以折射出,让她懂得这个世界、最终与这个世界妥协的规则。

2.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理解。当年偏激,就理解为因果;后来心态变迁归于日常,就理解为偶然。——作者究竟是怎么跨越时空去获得这样的体会的?

3.末句比喻挺好,但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不相信记了那么久的描述,能那么突然地消散,即便是在这一刻,她顿悟般将这一切解释为偶然。

————

0.14 特殊-《莫比乌斯结构》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3

骨架=时间顺序。我-他-我-母亲-我-母亲-我-他们-她-我。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站在一些画片之后,就一个主题的自我挖掘和评述。

特点=抽象,执念,真实,精准,自我深挖见骨。(如果这是虚构的过往和思索,我只能说服了)

想法=

1.冷漠。在字里行间感到一种,即便不是敌意,也至少是冷漠。如果写下的就是自己所感知的世界,那么作者不仅对世界冷漠,对世界核心中的自己更是冷漠。

形容母亲时,是这样的句子:“一个温柔、愚钝的传统中年女性”。即便是盲目支持自己的母亲,也未能免于作者笔下的冷漠。

2.精确。思绪被条分缕析地陈列。哦,不是陈列,是钉住,绷开,展示它们带血的纹理。(深切怀疑作者有常年写日记的习惯,不然这自我辨析度,太恐怖了)

3.“脆弱的人,总是容易被理想的火光灼伤。”——嗯,这句话抓住我了。说给自己:脆弱的人啊,总是容易被向往牵扯。以为这希冀明亮美好,实则盲目向自己妥协。即便清楚地看到,也要带着侥幸继续目盲下去。

4.去查了莫比乌斯结构,不知道作者想用它做标题表达什么,但这是个有趣的结构。如果一开始就是扭曲的,就可以两面都能经过。违背与联系,组织与个人,是复杂而微妙的系统,看似两面,其实没有明确界限?

5.看这篇,颇费脑筋,但值得。

————

0.13《必须发生点什么》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4

骨架=我-他-我。 这不是一个故事,是一连串的思索。从生活中的恐惧,讲到悲剧,讲到重构内心世界,讲到对自尊的驳斥,讲到在痛苦中还能体会别人。

修正认知偏差-戏剧与人生的议论-汇合两者(第二部分似宕开,但在结尾绾合)

特点=

1.第二人称有种抒发的近。而内容上,思索又有自言自语的纯真,尤其是这思索的内容还十分的深层。

2.敏感,细致,透彻,还有极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将生活中的和文艺不相关的内容交汇思索(比如谈自己克服怕黑,与谈论悲剧,这二者不是同层面的,且并没有什么相关,却可以放在一起来思考)。

想法=

之前也看过苏更生这个系列的文,觉得有意思,但并没有什么印象。现在再看便明白了,因为这是思考啊,本来就是抽象的。看的时候,会惊叹于这般透彻的深思,居然是出自一个年轻人的手笔。

会深切觉得她的话都有道理,自己不曾这般细致地思考过那些,出现在生命里的平凡细节,和曾经接触到的看似正确的思想。以至于都开始觉得自己是棵墙头草,又被说服了。

部分观点与作者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认同她的议论和思考。

————

0.12《归去来》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13?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顺叙。最后插叙。

特点=

1.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不论是做菜的说头,还是谈及的地域,还是用词透露出来的民俗古味、书法、生活中老一辈的手艺、人情世故……

连比喻,都符合全文的细致营造,如“我走过去,看板凳上搁着一只扁筐,筐里整齐地摆着包好的馄饨。在岭南叫做云吞。模样很精致,一行行地码着,像含苞的芍药”。芍药,不是日常的花,不是人们熟悉的花,是带点古旧意味的,以前的人才分辨得出的花。

2.不着急。这篇故事,不着急告诉读者,它究竟是要讲什么。复仇只占了篇末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前文都在铺垫。铺垫的过程中,就是两个人物相依为命的惺惺相惜。不问人从何而来,不问信任从何而来,终究会说的,且等着慢慢看下去——这篇故事的画质繁复,那些古旧细节的生活场景吸引了人的注意,对悬而未解的疑问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想法=

这篇是之前看过的,现在再看一次。大致内容都记得,尤其记得的是,这是一篇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说它真实,但它又暗示了灵异的还魂。可是大仇得报,却又留下了一点证明来过的小尾巴——小易没有按照惯常故事里的失去记忆,还记得发生了什么,还默念。

这篇故事,跟生活非常贴近,所记叙的人和日常,都让人感到熟稔。且最主要的复仇故事,也是等到人们老去,才报了仇——中间的几十年,在发酵,也在无奈,这本来就像生活。你想快意恩仇,可并不能,唯有等到时过境迁。

这篇故事,又跟生活非常遥远,没有那么纯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纯粹的人,起码常人的日常里是看不见这样的人的。

不明白:关于字体的线索我看不明白,为什么要特意提及字体。如果方头方脑的字代表了真的小易,那为什么是真的小易列的单子,而不是雪燕的字。

————

0.11 看不懂-《月亮岛上的人》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593?channel=singlemessage

这篇故事我记得我看过,但是再看一遍也完全想不起究竟在讲什么。这是一篇我看不懂,也不喜欢的故事。也许最末那一段是作者的意旨所在,但是我并没有从他前文里感受出他想表达的内容。

————

0.10 反例-《骄傲的鸵鸟》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586?channel=singlemessage

抱歉,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无甚趣味的故事。

我不喜欢的理由如下:

1.细节不够,概括、结论式语句多。有人物感情浮浅勉强、画面模糊的感觉。作者这么写,但是读者无法感受到,无法共鸣。

2.人称不恰当。开头反复读了几次,才明白“我”同时代表了影子和熊小力。而熊小力的那么多表露内心的话,用第一人称说出来,挺恶心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对自己的内心这么清楚,又能有清晰的思路直接口头表达出来的话,他就不至于愚钝到将内心的感情宣诸于口了。

3.牵强,拎不清。比如[为了影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等回过神来,“这是影子,想告诉你的。”说完后,朱茵茵流光四溢的眼神却暗淡了下来。]这一句,究竟是谁的视角?谁看到她的眼神黯淡?如果是熊小力注意到她眼神从光芒到黯淡,那他还会如此笨拙吗?朱茵茵的感情也是突兀的。

不分析了,没意思,总之,我不喜欢这篇。

————

0.09《自杀者》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576?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时间顺叙。地点始终在地铁站,空间关系不复杂,让读者好接受。两个人物的互动,推进了情绪的蓄势。

特点=

1.默说。女人跳下地铁的场景,就没有明写,而是通过完全的侧面描写,没写她跳下去,但就从“我”们的反应、车的状态、可能的声音中得出接下来的情况。也没有正面写血液,但这种描述,就是在暗示,DRM效应,用一堆营造的词语来让读者脑补出作者想说的内容。

“我”的信息在二人的对话里逐渐勾勒出来,未知的部分,读者会默认跟赵差不多。

2.对比。赵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有意思,他苦闷,他敢说出来不怕被人笑,这也符合他一直喋喋不休。他感受到了,看到了,说出来了,但是不会改变;他抱怨现状,却仍会为自己的现状辩护。他自己不知道,“我”的话里透露的厌烦,表明“我”的嘲讽。

总说要自杀的人,会长命百岁的,而真的要自杀的人,就那么毫无预兆——这是我们所理解的,就像会叫的狗不咬人。只是,读到故事最后,还是有点意外,因为主要的笔墨在赵身上,然后才回过味来。

想法=

最后自杀时,就这么简短的两句,交代了上文一切的情绪蕴蓄。

死的时候,还关心着无关紧要的事,因为他本人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关紧要。消极始终贯穿了这个角色。

作者用的是真实的地铁站名。

————

0.08《缓慢告别》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02?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

有同一条线索反复出现“人生总是这样,我们都没有选择”,一开始就在预言,而后逐步兑现。

结尾的时候,分别交代了对人,对工作,“我”都已经褪去期待。这篇不容易分析,慢慢看下来,才发现,这篇其实是两条线交错的。人,和工作,常有重叠,也偶有分离。

也许,一篇融洽的故事,就是这样,有多种角度的线索,无论走哪一条,都能走通。

特点=

浓缩的真实感。能将一段时间的概括成几句几段。语言信息度偏高。

笔触不动声色,浅灰色的幽默,不渲染,不声张,均匀含茹。绾和铺垫时,也是不扬不厉的。

想法=

1.终究是要告别的,只是,各种不舍留恋拖延了,但,终究是要告别的。

2.蓄势,作者做得十分纯熟自然。非常有目的性,却又浑成地完成蓄势。

比如“我”在这里不被任何人在意,却又有那么一个人,能拍拍肩膀表示信任和理解,这就是告别变得漫长的原因。上文所有写个人没有存在感、被忽视、工作辛苦的语句,都是为男主的出现蓄势,都为这拍肩膀的触动小动作蓄势。

而一切的暧昧和对峙,都为了最后的分别蓄势。读者按照作者给定的起伏路线,终于走完了一场猜心又躲闪的旅程,早已疲惫,最后,就顺势呼应了那条反复出现的线索。

3.只是这篇故事的结尾,个人感觉不那么流畅自然。按前文男主父母离婚事件的发展,二人关系近了。且男主既然拉女主去蹭大家的欢乐,又为何拒绝得那么明显委婉。

“回到我还没被击碎的人生中去”这句,我不是很明白。

————

0.07《他是我的一个朋友》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21?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

顺叙,而以地点和活动的变换带动故事,推进“脑补”和议论。偶尔插入的描写,辅助更细的脑补和更深的讨论。

“我们”二人的交互,是故事的主要视角,而“我们”的分歧,又是故事所要探讨议论的关键之处。

特点=

1.人物情态细致,抓得住特点,而又溶于自然的日常细节。

2.细节特写有力。比如写目光的那一段——目光没有交集,但却是有意不交集,这其中细微的差别,呈现了女人的寂寥封闭。

3.“他是一个手捧鲜花无数次出现的男人……多少次出现就有多少次离开。“——这段描述里没有具体的场景,片段却拼凑出了无数的画片,一眼望去仿佛洞悉了无数过往,作者的概括和拼接能力很强,比画面感更高一个层次。

想法=

张晴说那个妻子说不定在落地窗向下看——这脑补,真敏锐。谁会想到一个不相关的陌生人此时在哪里看什么。而张晴想到了,说明张晴对这三人的关注度,无时无刻不在脑补。关于那个妻子,前部分作者没写,却如影随形。这是”没写“的力量,在其他人身上都得以折射。

每一次对女人的脑补,其实也是对“我们”的刻画,完全文青的纯粹。而作者也知道这过于文青,“我们”自己便将其点破,绾合了上文“自省、引以为豪”的预热。

风筝比喻那段,真是神奇的一段解读,可作为全篇这三人关系的一段缩影。作者是长期浸淫于家庭关系的研究么,如此细致而隐涩的探究。风筝的线,这比喻真熨帖,同时上文也刚刚写到玩降落伞放飞,接受起来十分流畅

最后的分歧留下了空间,关于真相的,关于“我们”的。

读这篇故事的标题,我想到了断背山。而故事内容看似不相关,细想起来,都是不被允许的感情。若有若无中,始终缀连。

感觉作者功底深厚啊,古希腊戏剧的片段反复提及。美狄亚的寓意是什么,去网上查了,才知道跟故事也是暗合的。

————

0.06《似水流年》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75

骨架=事件:抢救——叙述事件经过——回溯——继续事件后续——遇到之前的回溯——继续后续——结束事件

特点=细腻精致,那些幽邃的感觉,以普通而细致的细节自然呈现。伏线伏得自然明显,后文自然绾合。

想法=看这篇故事,我想起了岩井俊二的《情书》,一个男人的逝去,将两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一个,终于可以走出这段感情去接受未来;一个,终于明白曾有人真的在生命里出现过,而后走得悄无声息。活下来的人,是不是因为背负了两个人的过往,所以活得沉重不堪?终于有理由挣脱,却是因为对方曾经的背叛,却只是一种扯平而不是真的释然。作者笔下,感情那么稠厚,让人无法自拔,唯有被背叛才能挣开。

香烟盒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伏笔;第二次,绾合上文,也绾合两个女人。

在胡同里徘徊半天,才知道对面有门。这隐喻也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我”终于可以从这段过往中走出。第二次,走出。

————

0.05《败犬革命》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37?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两条线索并进。最后并没有什么结论,也无所谓结局,但因这个故事本就是讲进行中的生活的,那么读者就默认参照自己的生活,将故事补充完整。

两条线对比,又相生相成。这本来就是一篇不断对比,而后不断推进的故事吧。开篇就将两性做比较了,后文路径延续。

特点=

1.有种欢脱的氛围,话语浅显,又切实准确,有功底。

2.幽默里藏着现实。读起来的确是现实的,但并没有沉重的压抑。

3.议论多,都是一些相对应的思索,故不觉得脱离故事。

内容=

【结尾二人在阳台上的默契静默,有了那么片刻的殊途同归之感。只是,接下来的路还是要走下去的。每个人有他的路,也许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差,总不要违心吧。】——这篇故事,对现下的年轻人来说,大概是颇有共鸣的。毕竟优秀和垫底都只是少数,中间的大多数,就像故事里的人物一样,折腾着,有着所谓初心,也迷茫着。其实这篇故事有那么点鸡汤的味道,最终的“漫无目的”“心无杂念”的片刻,安抚了人心,但事实上,让人规避了去面对和追问。

————

0.04《量子姑娘》http://www.jianshu.com/p/cd8639f6586c

有趣的故事,“顶着脖子满世界找脑袋”——梗的深挖,作者自己一定非常喜欢这个梗,所以会有搞笑的设想。

第7部分,有结合对现实的思考:如果与一个人相爱,是否可以完全不计他身后一路如何走来,只爱他的现在和将来?

(我写的,想深沉,却总是无法轻松明了地表现出来。但这篇故事,示范了如何将思考融化在人物的抉择里。)

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以我的水平,看不太出来。勉强说一两个,不知对不对。

一,结论性语句比较多。这就是第一人称的短处了,叙述人不能看到太多确切的。如果男主自己都想得那么明白了,那其实就已经脱离人设了。

二,人物形象略感单薄。

————

0.03《再见永无岛》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19

飞机先生自述+场景引出“最好的朋友”→双面叙述,“我”与朋友“偶然”的相处:有趣的无趣的,大事小事→单面叙述,只写“偶然”角度→叙述从回忆接轨当下的现实,暗示“我”已经不在了。“偶然”才是我。

亮点=

1.往日时光的叙述细致感人

2.对面落笔,将对方的视角作为第一人称,最后再接轨到当下,自然揭示这叙述的巧妙角度

3.将对方的视角当做自己在叙述,表现出自己的愧悔和深切追思

主要伏笔=

小木剑、庞加莱重现、看手相的生命线

————

0.02《超人之子》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49

类型=灰色,虚构

骨架=

多种内容交替:“害怕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空虚迷茫、孤独到满足于游戏中的交流和跟小偷短暂的交流——感觉有些杂乱。

人物仅有的那一点超能力,像是酵母一样,将人物情绪发酵。

也算一个“两次弄拙反成巧”的例子,只不过用得比较无趣。

想法=

无甚趣味。

对现实现象的影射、夸张和嘲讽(不过并不高明。读起来有趣而令人思细恐极脊背发寒、生怕自己也是被嘲的人,才是嘲讽高手)。

————

0.01《成年的侧面》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57

类型=灰色,现实向

骨架=离婚——生活、房间等方面的对比,人物的叙述剖白——二人离婚后典型活动描述——将局外人也绕进局里,也是一种补充。

想法=

伏笔:真的要分析起伏笔来,真的是太多了,通篇都是。是因为全文上下都十分连贯统一吧,不论是人设还是事件,于是会觉得到处都都是伏笔,后文都有相关的内容。

视角:全文大部分是从罗喻角度叙述的。但这是一个上帝视角的故事。罗喻是两位主角的朋友、家人,夹在中间能看到两方面的情况。而故事的最后,将罗喻也兜进去了,引出了最初的龃龉。但其实,两位主角的人设已经十分鲜明了,给读者一种感觉:不论这件事是否发生,这两个人都是这样的思维和性情,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走到今日的地步。由头不重要。

人物:罗喻这个角色其实一开始是局外的,就连故事的后来讲到他开着别克车去村里的事,其实也跟他无关,是李禄成解读偏颇。但在此文最末,罗喻表达出来的冷漠,作者已经成功地将这个局外人绕进去了。每个人都有保持自身、远离下陷的权利,但,不伸出援手,但其实也可以选择保持悲悯,但他没有。

感受:两位主角的人设是有代表性的,让人读起来不会限于故事,像是能看到他们在这段文字之前,和这之后的生活的样子,沉闷潮腐。
<section class="normal markdown-section">

————

0.23《竹夫人》http://wufazhuce.com/article/2735

骨架=两条线。谢瑛、女儿一条线。“筠姐”、儿子一条线,郑医生归到“筠姐”这条线。

特点=

1.素净。有赖于主要人物的性情设计,主要事件的内容和节奏。

2.不疾不徐。没有紧张的人物关系,没有紧急的事件,写一件事就写透,其他读者就自己脑补。

3.面柔,深黯。却节制,点到即止。

比如这一句:“她正得意自己的记忆,突然觉出句里意味的不舒畅”,这“不舒畅”是有深意的。若她知道她与丈夫的关系,是会不舒畅的,却也只能是不舒畅。一明一暗的双关。

4.笔触省净,一笔勾勒神韵,不多费笔墨渲染。

比如讲“筠姐”做事利落,就一句概括她叠轮椅。

比如讲郑医生医术医品,先着笔的倒是看似无甚相关的生活细节,而后才提及用药、患者。

比如讲“筠姐”与雇主家关系好,同一件事,“筠姐”向谢瑛、女儿两头说,不僭越,不隔,熨帖。

比如单独抓住‘耳朵’的特点来表明二人的关联,其他也不多说。

还有其他类似的特点,互为表里,相生相成。

想法=

1.原本以为这篇素净的文字,会以余韵结尾,结果却落了恶趣味。这种巧合式的意外结局,我不喜欢。如果非要保留,也请在前文进行充足的铺垫,仅提及他女儿是研究员、她儿子见过一个博士是不够的。

如果这是在写一个女人的完美与卑微,最末的巧合其实已经离题了,一个无甚趣味的玩笑。

2.文中多以“女人”代这个“筠姐”,褪淡她的底色。

————

0.22《钻戒》http://wufazhuce.com/article/2730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那时-这时——

特点= 1.生活 ;2.稳当 ;3.平凡中少有人能发现的温暖

想法=

1.流年。

2.男主人公第一次进店的时候没有买下钻戒,而后买了一堆菜又回到店里,那形象其实是市井狼狈的。聊到空调漏水,付账的小心,提袋子的倾斜,都勾勒他的不浪漫;而作者,就是能让这样一个不浪漫的人做了一件浪漫的事。【想起顾先生说的,雅救不了俗,唯有力能救俗。若不是他挣扎着在俗里做了一件雅的事;若是他本身就浮夸、装模作样,那买了钻戒,也是俗不可耐。】

3.看到那些纤毫毕现的人心剖析、苦心孤诣钻研用意的故事,会惊叹原来人心有这么多被忽略的细纹,藏着深得不动声色的内褶。而这篇,却是奇特的,它也捕捉到人心微茫的小九九,可是它不炫技般深钻、饱取,而是仅那么几缕心思下,用饱满的场景去撑起全部的触手,抵达读者。

————

0.21《陌生女人的来信》http://wufazhuce.com/article/2725

骨架=

1.明朗的双线,丈夫和妻子分别叙述。

2.内容上的思路:

丈夫的日常厌倦 - 抓住逃离的可能 - 沉溺 - 逃回 - 隐瞒

妻子的厌倦失落 - 决定改变 - 丈夫的沉溺使之难过 - 过往的怀念与现在的对比 - 思考与厌倦 - 算计与更大的失落

特点=

1.清爽。

之前一段时间看了几篇需要多次重读才能剥出纹理的故事,而后再看其他简单故事,就觉得索然无味了。但则一篇,是一遍就能看懂的,内容上将人心微妙刻画到入木三分,却能做到赜而不乱。

全篇的总体感觉保持了清爽。大概是因为故事的线索是明晰交到读者手里的,只是内容的层次深而丰满——握住线索的根,每一条都能拎出大块茎。

2.巧妙

丈夫出轨的对象是自己?这有什么好高兴或难过的?还是自己嘛。但是作者就是能通过一个匿名信的形式,让它变了味道。

开篇“我,是我自己”就是悬念。丈夫交代出轨在先,妻子交代自己的行动在后,有一个小小的时间差,悬念。

3.细致

丈夫和妻子的内心起伏,通顺连贯。以其丰实的想法细节去填补,那前后相反的情状之间的鸿沟。

4.生活

不论是开篇的格子比喻,还是虾,充满了生活的味道。

想法=

艺术来源于生活。

总有人更能窥见生活的内核,或者说,总有人更能将散落在地板缝隙的尘土掏出来,捏成具体的玩偶。

————

0.20《乖,摸摸头》http://m.wufazhuce.com/article/544?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呃,这个……

特点=放松随性。语言有趣有画面感。

想法=有一种老友聊天的感觉。

第一次读到大冰起码得有三四年前了吧。印象里始终氤氲着大叔一样沧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有梦为马,随处可栖”。

不一定有梦,不一定栖身,如果说我有远行的血液,一定有那么一些涌动来自大冰。

————

0.19《没有赏味期限,只有来日方长》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96

骨架=两线交错。但这两条线里有一个同样的元素,马美子,在起着勾连的作用。

特点=慢

想法=没什么特别想说的。没有复杂的结构,没有费心的转折,非常安静的 一篇文章,记叙了流年,和流年中的人们。

————

0.18《白皮》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2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

从被动到反叛,可是最终还是走不出母亲划下的圈子。小时候不断被留在原地,长大后不愿意被留在最后而不断远离。

是一个饺子一样的结构,中间裹着厚实的馅儿,往事种种,铺叙到如今。而被留下和不断先离开,也是一个折叠的形状。

作家用故事解释世界,作者细致地解释了一个人的轨迹。

特点=细致,真切。

想法=

没什么特别想说的。作者是个有耐心的人,慢慢地叙述了一场往事,和期间的心路历程。但我想,这并不是一个故事。

————

0.17《星期一,牛油果熟了》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23?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这时-这时……

牛油果与独处、独自探索的世界;16岁的喜欢和父母的关系;现在的生活与来往的女孩。三条线索交错,最终交汇。

但其实三条线索又有着内在的联系:自小家庭的不睦塑造自卫的性格,成为文艺青年并且与语文老师走得近,但父亲的干预使得主角放弃 了文学,最终过上了现在这样八面玲珑但内心孤僻冷漠的生活,却又对女孩的示好有些留恋,渴望被了解和温暖。最终吃着牛油果想起了父亲,这一切似乎都是父亲所赐,但也是自己的选择,且父亲毕竟已经走了。有些事并不想年轻的脑中所想的那样,并不是世界抛弃了自己,而是自己太过脆弱和防备,轻易地推开了世界。但这一切又从何说起呢,如果不是这样,自己就不是自己了,就不是那个坐在车里、搜集牛油果做法独自探索的自己了。

——但是如果按照这种顺序写,不会有什么波澜,而且还容易流于煽情和自我怜悯。将同一条线索拆开三分并行不悖,就有了穿插的起伏,和结尾汇合的终于揭开。

特点=

1.层次。虽然是三条线,不同线索里的主角有着不同的面貌,但主角的性格色调始终保持统一,且有深浅、表里、因果关系。三条线非但不凌乱,反倒增加了主角的人物层次。

且交错的伏笔让三线并行仍自然流畅。

2.有条不紊。那些生活的概述,牛油果的做法,内心的层析(尤其是主角对女孩子的态度和见解及相处时的内心)都款款絮絮。

想法=

这思索并不算多深邃,却纹理分明又细腻可感。

————

0.16《芳邻》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5

骨架=这时-那时-那时-那时-这时

特点=轻慢,女性细微的心理。

想法=

作为故事感觉一般。前部分女性心理呈现充分细致。

中后部插入的情节感觉有些突兀,没什么道理,像是只是为了有那么一个情节,将两人拉入同一池水里。

结尾看不懂。没有结尾的结尾,也许就是生活一直如是延续,即便有变动也是在久远之后吧。

————

0.15《那个人的脸孔》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86

骨架=这时-那时-这时。对同一件事情不同时期的解读。自我的审视剖析。

特点=深邃幽远。感敏啊感敏,能比较同一件事跨越二十年时间的心境对比,条分缕析。

想法=

1.“好像希望可以连这个裸体也当做犯罪证据一般,分毫不动……她凝望着这些证物,仿佛企图以眼光将之冻结”冷静到可怕的地步,却又有着暗涌的不甘。犯罪还要按死伤程度去估量,但这就是事实。从这件事就可以折射出,让她懂得这个世界、最终与这个世界妥协的规则。

2.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理解。当年偏激,就理解为因果;后来心态变迁归于日常,就理解为偶然。——作者究竟是怎么跨越时空去获得这样的体会的?

3.末句比喻挺好,但并不能引起我的共鸣,我不相信记了那么久的描述,能那么突然地消散,即便是在这一刻,她顿悟般将这一切解释为偶然。

————

0.14 特殊-《莫比乌斯结构》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3

骨架=时间顺序。我-他-我-母亲-我-母亲-我-他们-她-我。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站在一些画片之后,就一个主题的自我挖掘和评述。

特点=抽象,执念,真实,精准,自我深挖见骨。(如果这是虚构的过往和思索,我只能说服了)

想法=

1.冷漠。在字里行间感到一种,即便不是敌意,也至少是冷漠。如果写下的就是自己所感知的世界,那么作者不仅对世界冷漠,对世界核心中的自己更是冷漠。

形容母亲时,是这样的句子:“一个温柔、愚钝的传统中年女性”。即便是盲目支持自己的母亲,也未能免于作者笔下的冷漠。

2.精确。思绪被条分缕析地陈列。哦,不是陈列,是钉住,绷开,展示它们带血的纹理。(深切怀疑作者有常年写日记的习惯,不然这自我辨析度,太恐怖了)

3.“脆弱的人,总是容易被理想的火光灼伤。”——嗯,这句话抓住我了。说给自己:脆弱的人啊,总是容易被向往牵扯。以为这希冀明亮美好,实则盲目向自己妥协。即便清楚地看到,也要带着侥幸继续目盲下去。

4.去查了莫比乌斯结构,不知道作者想用它做标题表达什么,但这是个有趣的结构。如果一开始就是扭曲的,就可以两面都能经过。违背与联系,组织与个人,是复杂而微妙的系统,看似两面,其实没有明确界限?

5.看这篇,颇费脑筋,但值得。

————

0.13《必须发生点什么》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84

骨架=我-他-我。 这不是一个故事,是一连串的思索。从生活中的恐惧,讲到悲剧,讲到重构内心世界,讲到对自尊的驳斥,讲到在痛苦中还能体会别人。

修正认知偏差-戏剧与人生的议论-汇合两者(第二部分似宕开,但在结尾绾合)

特点=

1.第二人称有种抒发的近。而内容上,思索又有自言自语的纯真,尤其是这思索的内容还十分的深层。

2.敏感,细致,透彻,还有极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将生活中的和文艺不相关的内容交汇思索(比如谈自己克服怕黑,与谈论悲剧,这二者不是同层面的,且并没有什么相关,却可以放在一起来思考)。

想法=

之前也看过苏更生这个系列的文,觉得有意思,但并没有什么印象。现在再看便明白了,因为这是思考啊,本来就是抽象的。看的时候,会惊叹于这般透彻的深思,居然是出自一个年轻人的手笔。

会深切觉得她的话都有道理,自己不曾这般细致地思考过那些,出现在生命里的平凡细节,和曾经接触到的看似正确的思想。以至于都开始觉得自己是棵墙头草,又被说服了。

部分观点与作者不同,但这并不妨碍我认同她的议论和思考。

————

0.12《归去来》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13?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顺叙。最后插叙。

特点=

1.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不论是做菜的说头,还是谈及的地域,还是用词透露出来的民俗古味、书法、生活中老一辈的手艺、人情世故……

连比喻,都符合全文的细致营造,如“我走过去,看板凳上搁着一只扁筐,筐里整齐地摆着包好的馄饨。在岭南叫做云吞。模样很精致,一行行地码着,像含苞的芍药”。芍药,不是日常的花,不是人们熟悉的花,是带点古旧意味的,以前的人才分辨得出的花。

2.不着急。这篇故事,不着急告诉读者,它究竟是要讲什么。复仇只占了篇末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前文都在铺垫。铺垫的过程中,就是两个人物相依为命的惺惺相惜。不问人从何而来,不问信任从何而来,终究会说的,且等着慢慢看下去——这篇故事的画质繁复,那些古旧细节的生活场景吸引了人的注意,对悬而未解的疑问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想法=

这篇是之前看过的,现在再看一次。大致内容都记得,尤其记得的是,这是一篇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说它真实,但它又暗示了灵异的还魂。可是大仇得报,却又留下了一点证明来过的小尾巴——小易没有按照惯常故事里的失去记忆,还记得发生了什么,还默念。

这篇故事,跟生活非常贴近,所记叙的人和日常,都让人感到熟稔。且最主要的复仇故事,也是等到人们老去,才报了仇——中间的几十年,在发酵,也在无奈,这本来就像生活。你想快意恩仇,可并不能,唯有等到时过境迁。

这篇故事,又跟生活非常遥远,没有那么纯粹的生活,也没有那么纯粹的人,起码常人的日常里是看不见这样的人的。

不明白:关于字体的线索我看不明白,为什么要特意提及字体。如果方头方脑的字代表了真的小易,那为什么是真的小易列的单子,而不是雪燕的字。

————

0.11 看不懂-《月亮岛上的人》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593?channel=singlemessage

这篇故事我记得我看过,但是再看一遍也完全想不起究竟在讲什么。这是一篇我看不懂,也不喜欢的故事。也许最末那一段是作者的意旨所在,但是我并没有从他前文里感受出他想表达的内容。

————

0.10 反例-《骄傲的鸵鸟》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586?channel=singlemessage

抱歉,我的感受是,这是一个无甚趣味的故事。

我不喜欢的理由如下:

1.细节不够,概括、结论式语句多。有人物感情浮浅勉强、画面模糊的感觉。作者这么写,但是读者无法感受到,无法共鸣。

2.人称不恰当。开头反复读了几次,才明白“我”同时代表了影子和熊小力。而熊小力的那么多表露内心的话,用第一人称说出来,挺恶心的。如果一个人能做到对自己的内心这么清楚,又能有清晰的思路直接口头表达出来的话,他就不至于愚钝到将内心的感情宣诸于口了。

3.牵强,拎不清。比如[为了影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等回过神来,“这是影子,想告诉你的。”说完后,朱茵茵流光四溢的眼神却暗淡了下来。]这一句,究竟是谁的视角?谁看到她的眼神黯淡?如果是熊小力注意到她眼神从光芒到黯淡,那他还会如此笨拙吗?朱茵茵的感情也是突兀的。

不分析了,没意思,总之,我不喜欢这篇。

————

0.09《自杀者》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576?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时间顺叙。地点始终在地铁站,空间关系不复杂,让读者好接受。两个人物的互动,推进了情绪的蓄势。

特点=

1.默说。女人跳下地铁的场景,就没有明写,而是通过完全的侧面描写,没写她跳下去,但就从“我”们的反应、车的状态、可能的声音中得出接下来的情况。也没有正面写血液,但这种描述,就是在暗示,DRM效应,用一堆营造的词语来让读者脑补出作者想说的内容。

“我”的信息在二人的对话里逐渐勾勒出来,未知的部分,读者会默认跟赵差不多。

2.对比。赵这个角色塑造得非常有意思,他苦闷,他敢说出来不怕被人笑,这也符合他一直喋喋不休。他感受到了,看到了,说出来了,但是不会改变;他抱怨现状,却仍会为自己的现状辩护。他自己不知道,“我”的话里透露的厌烦,表明“我”的嘲讽。

总说要自杀的人,会长命百岁的,而真的要自杀的人,就那么毫无预兆——这是我们所理解的,就像会叫的狗不咬人。只是,读到故事最后,还是有点意外,因为主要的笔墨在赵身上,然后才回过味来。

想法=

最后自杀时,就这么简短的两句,交代了上文一切的情绪蕴蓄。

死的时候,还关心着无关紧要的事,因为他本人就觉得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无关紧要。消极始终贯穿了这个角色。

作者用的是真实的地铁站名。

————

0.08《缓慢告别》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02?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

有同一条线索反复出现“人生总是这样,我们都没有选择”,一开始就在预言,而后逐步兑现。

结尾的时候,分别交代了对人,对工作,“我”都已经褪去期待。这篇不容易分析,慢慢看下来,才发现,这篇其实是两条线交错的。人,和工作,常有重叠,也偶有分离。

也许,一篇融洽的故事,就是这样,有多种角度的线索,无论走哪一条,都能走通。

特点=

浓缩的真实感。能将一段时间的概括成几句几段。语言信息度偏高。

笔触不动声色,浅灰色的幽默,不渲染,不声张,均匀含茹。绾和铺垫时,也是不扬不厉的。

想法=

1.终究是要告别的,只是,各种不舍留恋拖延了,但,终究是要告别的。

2.蓄势,作者做得十分纯熟自然。非常有目的性,却又浑成地完成蓄势。

比如“我”在这里不被任何人在意,却又有那么一个人,能拍拍肩膀表示信任和理解,这就是告别变得漫长的原因。上文所有写个人没有存在感、被忽视、工作辛苦的语句,都是为男主的出现蓄势,都为这拍肩膀的触动小动作蓄势。

而一切的暧昧和对峙,都为了最后的分别蓄势。读者按照作者给定的起伏路线,终于走完了一场猜心又躲闪的旅程,早已疲惫,最后,就顺势呼应了那条反复出现的线索。

3.只是这篇故事的结尾,个人感觉不那么流畅自然。按前文男主父母离婚事件的发展,二人关系近了。且男主既然拉女主去蹭大家的欢乐,又为何拒绝得那么明显委婉。

“回到我还没被击碎的人生中去”这句,我不是很明白。

————

0.07《他是我的一个朋友》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21?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

顺叙,而以地点和活动的变换带动故事,推进“脑补”和议论。偶尔插入的描写,辅助更细的脑补和更深的讨论。

“我们”二人的交互,是故事的主要视角,而“我们”的分歧,又是故事所要探讨议论的关键之处。

特点=

1.人物情态细致,抓得住特点,而又溶于自然的日常细节。

2.细节特写有力。比如写目光的那一段——目光没有交集,但却是有意不交集,这其中细微的差别,呈现了女人的寂寥封闭。

3.“他是一个手捧鲜花无数次出现的男人……多少次出现就有多少次离开。“——这段描述里没有具体的场景,片段却拼凑出了无数的画片,一眼望去仿佛洞悉了无数过往,作者的概括和拼接能力很强,比画面感更高一个层次。

想法=

张晴说那个妻子说不定在落地窗向下看——这脑补,真敏锐。谁会想到一个不相关的陌生人此时在哪里看什么。而张晴想到了,说明张晴对这三人的关注度,无时无刻不在脑补。关于那个妻子,前部分作者没写,却如影随形。这是”没写“的力量,在其他人身上都得以折射。

每一次对女人的脑补,其实也是对“我们”的刻画,完全文青的纯粹。而作者也知道这过于文青,“我们”自己便将其点破,绾合了上文“自省、引以为豪”的预热。

风筝比喻那段,真是神奇的一段解读,可作为全篇这三人关系的一段缩影。作者是长期浸淫于家庭关系的研究么,如此细致而隐涩的探究。风筝的线,这比喻真熨帖,同时上文也刚刚写到玩降落伞放飞,接受起来十分流畅

最后的分歧留下了空间,关于真相的,关于“我们”的。

读这篇故事的标题,我想到了断背山。而故事内容看似不相关,细想起来,都是不被允许的感情。若有若无中,始终缀连。

感觉作者功底深厚啊,古希腊戏剧的片段反复提及。美狄亚的寓意是什么,去网上查了,才知道跟故事也是暗合的。

————

0.06《似水流年》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75

骨架=事件:抢救——叙述事件经过——回溯——继续事件后续——遇到之前的回溯——继续后续——结束事件

特点=细腻精致,那些幽邃的感觉,以普通而细致的细节自然呈现。伏线伏得自然明显,后文自然绾合。

想法=看这篇故事,我想起了岩井俊二的《情书》,一个男人的逝去,将两个女人联系在一起。一个,终于可以走出这段感情去接受未来;一个,终于明白曾有人真的在生命里出现过,而后走得悄无声息。活下来的人,是不是因为背负了两个人的过往,所以活得沉重不堪?终于有理由挣脱,却是因为对方曾经的背叛,却只是一种扯平而不是真的释然。作者笔下,感情那么稠厚,让人无法自拔,唯有被背叛才能挣开。

香烟盒出现了两次。第一次,伏笔;第二次,绾合上文,也绾合两个女人。

在胡同里徘徊半天,才知道对面有门。这隐喻也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我”终于可以从这段过往中走出。第二次,走出。

————

0.05《败犬革命》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37?channel=singlemessage

骨架=两条线索并进。最后并没有什么结论,也无所谓结局,但因这个故事本就是讲进行中的生活的,那么读者就默认参照自己的生活,将故事补充完整。

两条线对比,又相生相成。这本来就是一篇不断对比,而后不断推进的故事吧。开篇就将两性做比较了,后文路径延续。

特点=

1.有种欢脱的氛围,话语浅显,又切实准确,有功底。

2.幽默里藏着现实。读起来的确是现实的,但并没有沉重的压抑。

3.议论多,都是一些相对应的思索,故不觉得脱离故事。

内容=

【结尾二人在阳台上的默契静默,有了那么片刻的殊途同归之感。只是,接下来的路还是要走下去的。每个人有他的路,也许没有那么好,但也没有那么差,总不要违心吧。】——这篇故事,对现下的年轻人来说,大概是颇有共鸣的。毕竟优秀和垫底都只是少数,中间的大多数,就像故事里的人物一样,折腾着,有着所谓初心,也迷茫着。其实这篇故事有那么点鸡汤的味道,最终的“漫无目的”“心无杂念”的片刻,安抚了人心,但事实上,让人规避了去面对和追问。

————

0.04《量子姑娘》http://www.jianshu.com/p/cd8639f6586c

有趣的故事,“顶着脖子满世界找脑袋”——梗的深挖,作者自己一定非常喜欢这个梗,所以会有搞笑的设想。

第7部分,有结合对现实的思考:如果与一个人相爱,是否可以完全不计他身后一路如何走来,只爱他的现在和将来?

(我写的,想深沉,却总是无法轻松明了地表现出来。但这篇故事,示范了如何将思考融化在人物的抉择里。)

如果要说有什么不足的话,以我的水平,看不太出来。勉强说一两个,不知对不对。

一,结论性语句比较多。这就是第一人称的短处了,叙述人不能看到太多确切的。如果男主自己都想得那么明白了,那其实就已经脱离人设了。

二,人物形象略感单薄。

————

0.03《再见永无岛》http://m.wufazhuce.com/article/2619

飞机先生自述+场景引出“最好的朋友”→双面叙述,“我”与朋友“偶然”的相处:有趣的无趣的,大事小事→单面叙述,只写“偶然”角度→叙述从回忆接轨当下的现实,暗示“我”已经不在了。“偶然”才是我。

亮点=

1.往日时光的叙述细致感人

2.对面落笔,将对方的视角作为第一人称,最后再接轨到当下,自然揭示这叙述的巧妙角度

3.将对方的视角当做自己在叙述,表现出自己的愧悔和深切追思

主要伏笔=

小木剑、庞加莱重现、看手相的生命线

————

0.02《超人之子》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49

类型=灰色,虚构

骨架=

多种内容交替:“害怕变成自己不喜欢的那种人”、空虚迷茫、孤独到满足于游戏中的交流和跟小偷短暂的交流——感觉有些杂乱。

人物仅有的那一点超能力,像是酵母一样,将人物情绪发酵。

也算一个“两次弄拙反成巧”的例子,只不过用得比较无趣。

想法=

无甚趣味。

对现实现象的影射、夸张和嘲讽(不过并不高明。读起来有趣而令人思细恐极脊背发寒、生怕自己也是被嘲的人,才是嘲讽高手)。

————

0.01《成年的侧面》http://wufazhuce.com/article/2657

类型=灰色,现实向

骨架=离婚——生活、房间等方面的对比,人物的叙述剖白——二人离婚后典型活动描述——将局外人也绕进局里,也是一种补充。

想法=

伏笔:真的要分析起伏笔来,真的是太多了,通篇都是。是因为全文上下都十分连贯统一吧,不论是人设还是事件,于是会觉得到处都都是伏笔,后文都有相关的内容。

视角:全文大部分是从罗喻角度叙述的。但这是一个上帝视角的故事。罗喻是两位主角的朋友、家人,夹在中间能看到两方面的情况。而故事的最后,将罗喻也兜进去了,引出了最初的龃龉。但其实,两位主角的人设已经十分鲜明了,给读者一种感觉:不论这件事是否发生,这两个人都是这样的思维和性情,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理由走到今日的地步。由头不重要。

人物:罗喻这个角色其实一开始是局外的,就连故事的后来讲到他开着别克车去村里的事,其实也跟他无关,是李禄成解读偏颇。但在此文最末,罗喻表达出来的冷漠,作者已经成功地将这个局外人绕进去了。每个人都有保持自身、远离下陷的权利,但,不伸出援手,但其实也可以选择保持悲悯,但他没有。

感受:两位主角的人设是有代表性的,让人读起来不会限于故事,像是能看到他们在这段文字之前,和这之后的生活的样子,沉闷潮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1,833评论 25 707
  • 一粒飘忽的尘埃 若兰 我似红尘中那粒 飘忽不定的尘埃 没有山的巍峨但不自卑 没有水的柔情但还可爱 没有花的妩...
    若兰伊人阅读 243评论 0 0
  • 承诺有很多方面都会有比如学习、规则…等等有许多方面都会由承诺来规则。 我承诺的是规则,在学校的一段...
    百合花开如此可爱阅读 450评论 0 0
  • 有一段时间自己是有点所谓的愤世嫉俗的,但往往也不知道自己愤啥,嫉啥。于是感觉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恶意,而自...
    王荣晓阅读 412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