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煊赫有清文坛两百余年的桐城派,被新文化运动几位骁将挑落马下一百年后,近年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我,作为一个桐城人,作为一个古文爱好者,作为一个自诩为桐城派门下走狗者,浸润乡贤之作久矣。现将读书偶得,略为钩玄提要,简述概言之,以飨同好,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
--我说桐城派之一
文派以“桐城”名之,因其创始人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皆为安徽桐城人也。其先,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7年,姚鼐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借他人之口,盛赞桐城文章,已隐露举帜立派之意。80年后,私淑桐城派的曾国藩,在《欧阳生文集序》中,一语道破,其文曰:
乾隆之末,桐城姚姬传先生鼐,善为古文辞。慕效其乡先辈方望溪侍郎之所为,而受法于刘君大櫆,及其世父编修君范。三子既通儒硕望,姚先生治其术益精。历城周永年书昌,为之语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由是学者多归向桐城,号“桐城派”。
姚鼐授徒甚众,其卓出者人称姚门四杰: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有人力主以刘开替换姚莹,又有人折衷为五杰之说。其后,曾国藩自附于桐城之学,承其源拓其流,门下有四大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使桐城派复振。被吴汝纶目为传人的林纾,抱残守阙,悖逆时代潮流,被钱玄同斥为“桐城谬种”,最终走向末路,于民国初惨淡谢幕。
桐城派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古文创作。作家众多,作品浩繁,单刘声木《桐城文学渊源考、撰述考》中,列入桐城派作家646人,著作2370种。
其次是古文理论。戴名世之精、气、神说,方苞之义法、雅洁说,刘大櫆之神气、因声求气说,姚鼐之义理、考据、辞章说,曾国藩在姚氏三法后,又添“经济”一说。
第三是古文选本。以《古文辞类纂》、《经史百家杂钞》最为著名,尤其前者被奉为圭臬,成为后人学古文之必读宝典。
第四为古文传授。桐城古文传授,一是师法前代先贤,二乃师事授受,前后相续,蔚然成风,致以人才彬彬,称极盛矣。
桐城之名,其时既著,历尽陵替,久而愈耀,远而不磨,因有金玉在焉。吾之后学,岂可身入宝库而空手而归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