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核心
观察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 是什么需要是我有这样的感受,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可以做什么? 或我的请求是什么,希望自己他人怎么做可以缓解?
002 四大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基本前提,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观察的语言是具体的, 比如: 你很少配合我,这是评论性. 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你不愿参加.这属于观察
感受: 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比如 兴奋,欣喜,生气,愤怒,焦虑, 担心,害怕,可以允许有不舒服的感受,并接纳他们. 感受没有好与不好,每次的感受都是身体体现和需要. 表达内心的感受, 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感受根源: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 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我们可以通过“ 我感到—因为我….”的格式 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需要和请求: 清楚告知对方,我们希望他人怎么做. 比如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 人们的反应常常是反驳. 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我希望你能7点回家,我们一家人可以一起吃饭.”
003 来源:
道德评判:批评,指责,辱骂,归类,评判;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应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进行比较:比较也是一种评判
回避责任:没有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负责任的语言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我们无法强迫他人按照我们期待生活; 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的格式. 发掘自己做这件事的内在需求.
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威胁;认为“某人因该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越习惯于评定是非,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
用非暴力沟通来爱自己,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和自己和他人和谐共处. 本质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对问题解决和自我认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