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儿反胃,但历史上真实存在,而且实有其人,有名有姓。不妨作为史实陈述如下,会引起人们许多思考。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问她:“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看到吴起善于带兵,为人又清正廉洁、平易近人,就任命他为西河郡的郡守,以防备秦国和韩国的进攻。
邓通,蜀郡南安人,家道殷实,幼年的邓通读经习文之余,练就了一副弄水撑船的好身手。西汉初年,读书人的仕途大致有三条:一条是郎官,家有中财(财产十万钱以上)者可自备车马服装到京师做郎官,等候朝廷的征用;一条是在本郡做小官吏,不计财产;一条是由朝廷指名征召入仕,需有高才大名。为了儿子的前程,邓通的父亲置办了车马服饰,送他到长安入仕。因邓通性情诚谨,处事圆滑,加之又擅长划船,不久就被征召到皇宫里做了黄头郎,专职掌管行船。彼时在位的汉文帝刘恒为人仁孝宽厚,但也免不了帝王的通病:信鬼神、好长生、梦登天。一次,汉文帝做梦登天,却无论怎样都登不上去,这时有一个黄头郎从后面把他推了上去。待梦醒之后文帝按衣着私下找到了梦中推他上天的黄头郎(即邓通),于是邓通就因为这样一个梦而得宠。
邓通得宠后,仍然奉行谨慎、圆滑的处事作风,他知道自己爬的越高就越会惹人忌恨。作为文帝的嬖臣,他别的本事没有,却有一套阿谀奉承的本领,为了能保自己富贵长久,他拿出浑身解数,奉承吹捧,以取媚于汉文帝。时常为国事烦恼的汉文帝只有在邓通这里才能得到些许慰藉,将烦恼抛诸脑后。从此文帝更加宠爱邓通,时常跑到邓通家中,跟他玩各种游戏,赏赐给邓通府邸、财物,前后赏赐的财物累计有亿万钱之多,诸臣及太子皆不能比。一天,汉文帝叫一个看相的术士给邓通看相,相士直言不讳地对汉文帝说:“邓大夫以后会因贫困而饿死。”汉文帝听后大不高兴,愤愤地对邓通说:“朕要想让你富,有何难哉?”说完即下了一道诏书,把蜀郡严道县的铜山赐给邓通,并允许他铸钱自用,之后邓通钱因光泽亮,厚薄匀,质地纯而通行天下,邓通从此富可敌国。
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六月,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即位的景帝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富可敌国的弄臣,先免其官职,再收其所有府邸、财物,追夺铜山,并诏命天下不得与其食财。可怜曾经富可敌国的邓通,一朝沦为乞丐,不但身无分文,而且得不到食物,最后竟应了相士所说的话,饿死于长安街头。
这一作法古代还有说法。(1)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将帅体恤士卒。比如吴起。(2)以口嘬吸疮疽之毒。谓卑幼者侍尊长之疾。据《新唐书·孝友传·支叔才》:“母病痈, 叔才 吮疮注药。”亦作“ 吮疽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问疾》:“吮疽含血,此乃臣子当为之事。”今天看来,这些封建孝悌观是必须摒弃的。
细看看吴起、邓通、汉景帝三的画像,还都是圆脸,有几分像,这是画师的习惯呢,还是历史的巧合,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