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不爱阅读,只爱看电视,打游戏?
为什么孩子整天抱着米小圈、马小跳,但别人家同龄的孩子已经看了《人类简史》?
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写出《精神和物质哪一个更让人自由》,而你的孩子连说清楚书里的内容都难?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
肖不斯说:不阅读或者没有打开正确阅读方式的孩子,学习不好是大概率事件,如何避免或者突围,我们先看看阅读的4个坑,没入坑,就是在前行。
阅读的第一个坑:父母不爱阅读,疏忽孩阅读习惯培养
肖不斯的一个朋友孩子,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语文不到70分,全班倒数第一。
朋友非常着急又是找老师,又是报辅导班,然而,班主任却说,孩子成绩差的根源在于阅读,因为阅读量太少,很多题目连意思都理解不透。
随着手机越来越智能化,成人的世界似乎距离书本阅读已经很遥远了。父母都不阅读,几年不看一本书,没事刷抖音,追剧,根本没有培养孩子阅读的意识,更别提孩子的阅读了。
阅读的第二个坑:阅读没有敏感期,顺其自然
阅读一定是越早越好,引导孩子尽可能早的阅读,哪怕孩子只有几个月大,我们可以在哄孩子玩的时候,有意识地读一些儿歌,这是阅读启蒙。
肖不斯身边的有不少朋友,对阅读没有启蒙的意识,觉得孩子大了,想看书了自然就去看了,素不知语言是有敏感期的,尤其是0-6岁,孩子早期的阅读,对大脑发育很重要。
阅读的第三个坑:阅读的功利心太强,急于求成
阅读是身心灵的享受,是艺术与美的熏陶,但实际上很多家长急功近利,追求孩子要识字,要表演,要复述,甚至大一点就要求写读后感,因为家长老考试,把读书搞得像下药一样,孩子虽然说不出来,但是心里是反抗的,阅读对于孩子来说不是享受,不是快乐,孩子不被允许自由地、轻松地阅读,原本可以沉寂在书本的美好之中,现实中却在扼杀孩子的阅读兴趣。
最后孩子就不爱阅读,就这么简单。
阅读的第四个坑:孩子停留在读浅薄的书,没有选择权
很多家长总担心孩子读不懂、不适合读,限制孩子书的类别,限制孩子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阅读品位的提高让孩子受益终生,一个孩子如果在十岁以前他有比较高的阅读品位,就注定了他这一辈子的阅读品位不会低下,简单浅薄的书无法满足他。
阅读这种高级的精神生活对人有吸引能力,孩子一旦尝到那种精神的巨大满足就不肯停下,孩子不获得同样高级精神收获就无法满足。
阅读的幸福将伴随孩子终生,在任何艰难的时刻都能够安慰他、帮助他、启迪他。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每当看见这句话我就免不得热泪盈眶。
肖不斯说:了解阅读的坑,避免入坑,已经是巨大的进步了,那如何帮助6-12岁的孩子进深度阅读,掌握3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家长首先要看见孩子有什么特点、兴趣,他爱看什么书,孩子们看书不是像拧开水龙头那么简单,你把它打开他就看书,你把它关上他就不看了,孩子的阅读也不是像开火车一样,到了一个站就钻进去,然后乖乖地完成一些任务。
推荐家长去看《朗读手册》,里面观察了很多孩子的阅读行为,也给出了不少的阅读指导。还有一本书叫《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每个家长都应该仔细读一读。
只有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应该读什么样的书?他的进度、兴趣是什么?
总而言之,他喜欢读什么你就买什么。
第二个原则:坚持亲情第一
亲情是教育的基础,如果没有亲情教育便不能有效的开展,父母相爱是还孩子最好的礼物,良好的亲子关系让沟通顺畅有效,孩子啥都愿意听你的。
一个家真的需要是一个温暖的港湾,亲情是摆在家庭首位的,千万不要因为搞阅读而破坏了家庭关系。
第三个原则:培养终身成长的思维
传递给孩子一个信念,阅读是长久的。我们要传递给孩子终身热爱读书,我们要培养孩子和我们自己终身从书里面获得能量的能力。
当我们以身作则,保持阅读,从书中获得生活的智慧,相信孩子会习得,从而获得终身成长的思维。
肖不斯联合阅读界大家整理了适合6-12岁孩子阅读的高品位书单及100本经典名著音频,需要的,私信我,免费赠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