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看书有没有这样一个习惯,在看正文之前会根据书名,作者,封面上的文字等对内容进行一些遐想,然后再打开书,一点一点的去探寻作者真正想为我们展现的世界,就像拆开礼物的包装一样,渴望得到惊喜。而一本好书永远不会让你失望,这本书也是一样。
《无声告白》是译名,英文名是《Everything I Never Told You》,看到这样的译名,只能再次感慨汉语的优美,但当我看完全书,我开始觉得还是原名更适合,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
这本书叙述了美国一个混血家庭在遭遇了女儿莉迪亚出乎意料的死亡后发生的一切。作者围绕着莉迪亚的死亡展开叙述,带领读者探寻却又从不指出莉迪亚之死原因到底何在,唯一的提示只有印在封面上的那句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故事开头,作者便告知了读者莉迪亚的死亡。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在随后的叙述中,作者将过去与当下交叉着向读者呈现,为我们一点一点的揭开莉迪亚死亡的真相,同时揭开还有主角们内心的自己,当真相在读者面前一片片拼接完整,莉迪亚的父母也渐渐开始醒悟,莉迪亚的母亲始终不相信她的女儿会自杀,要找到人对女儿的死亡负责,无尽的泪水终于让她看清了现实,
撕碎的海报和图片,散乱的书本,倒伏在她脚边的书架,它们代表着她对莉迪亚的每一个期望,莉迪亚并不想要,但是却接受了它们。一阵钝重的寒意逐渐爬遍她全身。也许——她呼吸困难的想——也许,最后正是它们把莉迪亚拖到了湖底。
他们意识到"还不算太晚",小女儿汉娜推门而入,玛里琳(母亲)毫不犹豫的张开了双臂,这一切终将回复平静,但他们永远不会忘却一个事实:莉迪亚正是在他们的期待中溺水而亡!
期待,这个给人希望又让人畏惧的词,到底具有何等的力量,导致了一个年轻女孩的死亡?抛开书本,提到期待,对孩子而言最容易想到的应该就是大学,而对于年轻人,同样有许许多多的期待,每年逢年过节,面对家里的乡亲父老,最怕的就是闲来碰到一起拉起家常:工作如何?薪水多少?处对象了没啊?等等等等,就像围巾一般,一条条系到你的脖子上,关心着你的冷暖,却使你能呼吸的空气越来越少,你大口的呼吸,感谢他们的关怀,希望他们满意,他们兴奋的发现你很需要这样,于是又给你围上了一条条围巾,直到有一天你带着这些围巾窒息而亡。他们始终不明白:好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样了?
上面的文字可能有些极端,希望大家不要介意,这样的极端,正是作者在书中想为我们呈现的,书中的几个小片段我想呈现给大家:
1.母亲与莉迪亚的对话:
“只要你感兴趣,”她每次都这样告诉莉迪亚,“只要你愿意。”他每次都是真心的征求女儿的意见,但是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开口的时候紧张的屏住了呼吸。而莉迪亚注意到了。“是的。”她说。
2.故事中父亲送给莉迪亚一个圣诞礼物《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以下为片段:
微笑的意思是:"我喜欢你,你让我快乐。很高兴见到你。"这也是狗获得人类喜爱的原因。它们非常愿意见到我们,以至于激动的不能自已。
你不想微笑?怎么办?逼自己笑。假装很开心,最后你会真的开心起来。
3.母亲指着莉迪亚书架上各种关于医学的书和听诊器(都是母亲送给莉迪亚的礼物)说:
"看着我,等我死了以后,我希望你记住这些。"她的意思是:我爱你。我爱你。但是,她的措辞让莉迪亚无法呼吸:等我死了。
等我死了,沉重的词汇,对莉迪亚而言更是如此,她最担心的就是失去母亲。看到这些,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条厚重扎实的围巾,一圈又一圈的,紧紧绕在莉迪亚的脖子上,还不忘系上一个结,本身这个结是活得,可当莉迪亚突然醒悟,匆忙的想解开这个结,却意外将它系死,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礼物,在这时候看到它已经不再美好,在莉迪亚眼中,礼物永远是"一本新书",是沉重的负担,可她还是要"微笑起来","是的,我很喜欢!"。
有人会说,毕竟在书中,毕竟是故事,可是,这样的故事真的只存在与书中吗?我给大家提几个常见的词:,高考,大学,专业,工作,相亲,生活的城市,所有这一切都需要面临选择,那么,在选择时,有多少成分取决与你的内心,又有多少成分取决于他人对你的期待呢?这些期待不会让我们窒息,但久而久之,你会为当初没遵循自己的内心而感到遗憾,感到不甘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阻止他人对我们有所期待,这是他们给我们的爱,这些期待有可能是父母曾今的梦想,有可能是师长为我们深思熟虑了一晚上而做出的选择,也有可能只是朋友的随口一说,他们爱我们,相信我们,为你做着美梦,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不打破他们为我们做的梦,但是,我会向他们诉说我自己梦,诉说我向往的世界:我不需要太大的房子,我只想要个舒适阳台,有温暖的太阳晒在我身上;我也不需要万人瞩目的地位,我只想要个温馨的家庭,有欢声笑语陪伴左右;我也不需要用不完的金钱,我只想要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能够我一年两次旅游,一周一本书就足矣。也许这些与他人对我的期待有所不同,没关系,那是你们的梦,这是我的,也对不起,因为生活是我的。
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再次引用作者在封面写送读者的话: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