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知识
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发病指标、死亡指标、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现状调查、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诊断实验的评价研究为掌握知识点,其他内容要求熟悉。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
该定义有4个内涵:1、研究对象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群;2、不仅研究各种疾病,且研究健康状态和事件;3、重点是研究疾病、健康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影响和决定因素;4、落脚点是为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任务
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揭示现象)健康信息收集;第二阶段(找出原因)健康风险评估;第三个阶段(提供措施)健康指导和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三、研究方法及常用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性研究:分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如描述性研究有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研究、生态学研究;分析性研究有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2、试验性研究:包括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干预实验和整群随机试验。
3、理论性研究:指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
(二)常用研究方法
1、现况调查: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又称横断面研究。目的是掌握分布、发现病因线索、可适用于疾病的二级预防、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疾病监测。优点,较强的推广意义,可形成同期对照,是病因探索中的基础性工作。局限性,难以确定先因后果,得到的是某一时间点的是否患病情况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有可能低估患病水平。
2、队列研究:也称群组研究。按各种情形分N个群组或队列,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用于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效果和疾病自然史。
研究类型分:历史性、前瞻性、双向性队列研究。其特点为:在时序上是由前向后的,在疾病发生前开始进行,故属于前瞻性;属于观察性对比研究;研究方向由“因”到“果”;原理,调查方向-现在-将来。RR=[a/(a+b)]/[c/(c+d)]
优点:所获资料可靠,无回忆偏倚;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果,能了解疾病自然史,所得联系比较可靠;便于计算将剂量-效应关系;样本量大结果稳定;可做回顾性历史队列研究。
缺点:局限性,观察时间长,费人力,费钱,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准备工作繁重,实施难度大;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研究罕见病时需要大量研究对象,不易收集到完整可靠的资料,故不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
四、常用指标
1、率和比:
比例(构成比):表示同一事物局部与总体之间数量上的比例。常用p=a/(a+b)。
率:表示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倒数与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数之比,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K K=100%、1000%、10000/万。
率必须包括受累人群数量(可以是某病的临床症状、死亡、残疾、实验室异常等),被观察到的受累人群所处的总体数量和规定的时间,三方面内容才构成率。
2、发病指标
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一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其中暴露人口也称危险人口,是指在观察期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中有可能发生所要观察疾病的人。
患病率
患病率=(特定时间点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同期观察人口数)*K,主要受发病率和病程的影响,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对于病程长的一些慢性病的流行状况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3、死亡指标
掌握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K
病死率=(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认某病病例数)*100%,通常用于病程短的急性病,如今年的肺炎、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肿瘤等,以衡量疾病对人生命威胁的程度。
N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某病存活病例数/随访满N年的该病病例数)*100%
4、相对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比,反映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即RR=Ie/Io
5、归因危险度
又称率差,反映发病归因与暴露因素的程度。AR=Ie-Io=Io(R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