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个梦想,他梦想三年挣下10万块,在老家建一房子。
房子的执念一方面源于父辈居有定所的观念,另一方面也源于小城镇乃至中国租房体系的不健全,毕竟没有人愿意承担风险将房子租给一个独居老人,由于没有户口无法将母亲接往工作地,建房子就成为唯一可选项。
为什么是10万?这是他认真考虑了当地建造房子的建材、人工费用种种后核算出来的成本,两年前。
1
他毕业7年,在三线小县城勤快地换着不知名的工作,甚至家里人都不知道他做的是什么。当时他正在亲戚家当保姆。由于该亲戚以前曾经帮助过自己,为报恩工资方面当然不便过多讨论,对方说干满三年就会资助10万建房费用。
那时候他想,如果能先把房子建起来,家里的其他人就不必为此活得太累。主意已定,他和家里人商讨相关事宜,甚至咨询了当时的水泥石子各种建材价格。他们貌似心里默认,只要他应下了三年保姆的差事,立刻就能拿到10万,只有她理性地觉得是三年后才有可能兑现。
她一直觉得亲戚间的关系越是简单越好,要不是他早早应下了,她不会赞同这个决定。况且一个月能换掉二十几个保姆,苛刻程度可想而知。果然,三个月后,他们爆发了严重口角,闹得不欢而散。
那个夜晚,她接到他的电话,得知了这个意料之中的消息。当时他的生气和她的安慰已经随风飘散了,唯一记得的就是他那句“我不相信我三年挣不了10万块”,以及她一直隐藏在心里随时等待浮现的共同责任。
2
三年好长,长到大家都觉得一切都有可能;三年好短,短到还没来得及兑现诺言,时光就已匆匆溜走过半。
这两年,他们逐渐接过责任的权杖,相继换了工作,经历了辞职穷半年,也经历了家人举债住院......生活的巨浪就像波涛汹涌的海面,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最怕忽然接到远方的电话,那意味着另一场不期而来的战斗即将打响,而他们还没备好战。距离太远或是支援不足,而个人的力量有限而无力,偶有争吵,各自倍觉心累。
在不断涌来的生活剧本面前,她退而求其次,只盼他能够顾好自己。而疲于应付眼前生计的他不知是否还记得那时的豪言壮语,也或者在某人个不眠的深夜他也会忧愁反思吧。
他们都是不能肆意生活的人,每个人都生活得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什么幺蛾子,但生活之手好像是个调皮的孩子,总会不断制造些事端。
3
她也知道,他已经做出了改变,尽管进程有点缓慢,但值得肯定的。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这一点改变貌似又微不足道。特别在循环反复没有尽头的资金周转,没有为家庭带来丝毫转变......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新一轮难题的面前,让人不禁怀疑改变的成效何在。
也许他是苦闷的吧。
作为长子却没能很好地分担,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运行下,也没有多少发言权。又或者他长久外居,鲜少真正面对生活花销琐事,既没有被要求的先河,也缺少自我要求的驱动。于是陷入了“无法付出-习惯无为”的恶性循环。
究竟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让一个人全然不复当然钦佩的模样,又让一个人逐渐尖酸坚硬,终究活成讨厌的样子。
如果一开始就有一个强势的要求,如果每个人都恪守自我的使命,如果坚定执行倒计时规划,如果道理可以心平气和沟通,如果多一点全局观......或许不会走到现在这一步。
4
他有一个梦想,他梦想三年挣满10万,在一个小城镇建一小房子......
两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实现。
没事,还有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