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静的同时代人。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吴散人
他或许是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静的同时代人,但我认为他应该是属于自然的。
属于自然,在于他对自然被破坏的痛心,对古典元素消逝的痛心。他爱古典,爱那唐诗宋词中的世界。“可,它们又在哪儿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清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寂静……今安在?”(出自《古典之殇》)古典之殇,是那些没有亲眼见过大自然的孩子们坐在明亮的教室之中,诵着华美的诗篇,却再也见不到那如诗如画的景。而现在的人们,却还在无止境的破坏着自然。“古典场景的缺席,不仅意味着风物之夭折,更意味着众多美学信息与精神资源的流失。不久的未来,那些对大自然原色丧失记忆和想象力的孩子,最终将对那些古典美学元素和人文体验——彻底不明就里,如坠雾中。”(出自《古典之殇》)他常常提起的是那位十八岁的少女——朱莉娅·希尔,为保护一株巨大的红杉树竟然在这颗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直到该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放弃砍伐。他为红杉树感到幸运,为希尔而欣慰,他也在反思,何时国人也能有这样的勇气,何时国人也能重视自然。
属于自然,是因为他仍童心未泯。他或许是羡慕儿童的。因为在孩提时代我们保留着那一方纯真,保留着对自然的好奇与敬畏。在孩子的眼中真善美、假恶丑分得很清。他们不会权衡利弊之后,而说出违心之语。“儿童生活比成人要天然、简明、纯净,他们还不懂得妥协、隐瞒、撒谎、虚与委蛇——这些厚黑之术。在对弱者的态度上,他们的爱意之浓、援手之慷慨、割舍之坦荡,尤其令人感动和着迷,堪与最纯洁的宗教行为相媲美。”出自《向儿童学习》)我们都应该“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咬着铅笔,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王开岭)
属于自然,在于他珍爱每一条生命。他敢于抨击白衣人,他认为,当今白衣人对生命的漠然已然到了一定程度。他们的眼中,不再是一条条生命,而是金钱。白衣人表现出的不应是看惯生离死别、阴阳两隔的淡然,而是比谁都珍视那一条条生命。行医同时,救赎的何尝不是自己的灵魂?
属于自然,在于他愿他死后的的灵魂归于自然。圣经上说,你来自泥土,又必将回归泥土。他更喜欢西方国家的墓地,因为那或许才是让灵魂回归自然,栖息在柔软芬芳之上的最佳方式。
读王开岭的文章,似有一束光,翻山越岭、穿越时空,带我徜徉于优美的字里行间。
或许,我们都应回归自然,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
——云笙不知归处
参考文章:《向儿童学习》、《谈谈墓地,谈谈生命》、《古典之殇》、《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战俘的荣誉》
ps.是步入高中的第一篇文章,老师布置的作业,第一次写书评还不能很好的体现所思所想,所读到的也略显浅陋苍白,会努力适应新的写作方式及学习生活,望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