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斗争,可以不折不扣的说,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的世界大战,有很多的欧洲国家被迫卷入了其中的斗争,在这场战争中,有的国家独立了,有的国家衰退了。这场战争也基本上奠定了近代欧洲各国的国界。
其实,三十年战争开始是德国诸侯之间、诸侯和皇帝之间以及德国统治阶级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冲突,后来呢,或许是为了利益的纷争吧,西欧和北欧的一些国家,也先后卷入了,从而形成了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因而对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那先从奥托一世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开始,哈布斯堡王朝一直控制着这个帝国。但是它徒有虚名,内部诸侯林立,分裂割据不断。宗教改革后,国内有出现了天主教和新教的尖锐的对立。
周边国家又纷纷崛起,严重冲击了帝国的统治。帝国所以就日益衰落,结果就导致一些的诸侯不受约束,不服从皇帝的政令,以武力吞并周围弱小的邻邦。
1618年,神圣罗马皇帝指定信奉天主教的斐迪南二世为波希米亚(今捷克)国王。波希米亚是新教邦国,但是斐迪南二世却下令禁止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他们的教堂,并且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
结果,一些愤怒的布拉格群众把斐迪南的两名随从扔出窗外,历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了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三十年战争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捷克-巴拉丁时期(1618~1624年)。1526年,捷克并入神圣的罗马帝国,实际沦为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
“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波希米亚摆脱了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1619年,国民选举巴拉丁选帝候弗里德里希为国王。
162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入侵波希米亚。西班牙出兵巴拉丁以作为波希米亚的援助。
1620年底,波希米亚和巴拉丁联军被击败,弗里德里希逃亡荷兰,波希米亚重归奥地利统治。
第二阶段:丹麦时期(1625~1629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胜利,引起了一些欧洲国家的武装干涉。丹麦得到英、法的资助,于1625年攻入德意志帝国境内。
波希米亚贵族瓦伦斯坦率雇佣军协同天主教同盟军打败了丹麦军队,控制了萨克森地区。
1629年5月,丹麦同德意志签订《吕贝克合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皇帝的势力延伸到波罗的海。
第三个阶段:瑞典时期(1630~163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扩张到了波罗的海,促使瑞典与法国联盟。
1630年7月,瑞典国王古斯达夫·阿道夫率军同勃兰登和萨克森选帝候联合,迅速占领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领土。
1632年,同盟军的统帅蒂利伯爵在莱茵河战败身亡,1634年,瑞典和新教联军被皇帝军联合西班牙军队打败,瑞典军主力损失殆尽,失去了德意志中部的萨克森和勃兰登堡领地。
第四阶段是:法国 - 瑞典时期(1635年~1648年)。瑞典军队的战败,促使法国直接出兵,与瑞典联手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
1635年5月,法国又联合荷兰进入莱茵河地区。瑞典军队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赖滕费尔德取胜,有引起丹麦的不满。
1643~1645年,丹麦同瑞典开战,结果战败求和,退出战争。
1645年3月,瑞典军队在捷克重创皇帝军。同年8月,法军又在纳林根会战中击败黄帝军,皇帝丢失大部分德意志领土。
1648年,法、瑞联军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中彻底击败皇帝军。皇帝斐迪南二世被迫求和。
参战的双方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三十年战争结束。
所以将,三十年斗争,是第一次欧洲大战,反哈布斯堡集团取得胜利。法国取得了欧洲霸权,瑞典确立了波罗的海的霸权;荷兰和瑞士彻底独立;德意志遭到严重的破坏,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西班牙进一步衰落,葡萄牙获得独立。
三十年斗争基本奠定了近代欧洲各国的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