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理论一共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基本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高级需求)。
这些需求的具体含义读者可以自行查阅,接下来解读五种需求的关系。一般认为只有在底层需求被满足后才能发展出下一个从此的需求。这种理解只说对了一半,这只是一个统计学方面的说法,大多数人会沿着这个路径向前发展,当有相邻的需求相背离时,多数人会跌入更加底层的需求中。
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矛盾时,出现下面的例子:
当狐狸在冰天雪地里饥肠辘辘的寻觅食物,当它看到空旷的大地上突然出现鲜美的一块鹿肉,它的第一反应不是中奖了,而是猎人的诱饵。跑过去刁走肯定是死路一条,这是安全需求的理性分析,然而饥饿的滋味真的不好受,为了饿不死,值得冒险,于是就悲剧了。生活中大多数骗子也是利用底层需求巨大诱惑,故意抹杀更高层次的需求。在投资中,只讲回报,少说或不说风险。
当安全需求与感情需求相矛盾时,出现下面这种情况:
社会上还有不少为了个人的安全感,不敢相信他人,不相信真爱,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分析原因,只是追求安全感。为了自身安全,防止因发展关系被人利用欺骗,索性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的准则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安全感和和情感的之间的挣扎。
感情和尊重需求矛盾时:
当一个女性(大多数是这种情况),面对丈夫或者儿子时,容易把自己活的抽象化。没有了真实的自我,她只是变成丈夫的妻子,孩子的母亲。她必须依附于家庭中另一名异性而存在。传统社会有不少伟大的人物都是母亲培养出来的。另一方面,如果丈夫和孩子有了严重的被入侵感,那么他们会倾向于逃离。比如托尔斯泰、美国总统林肯,临死也不愿意见自己的妻子。妻子们完完全全把爱交出来,彻底的黏住家庭中的异性,根本没有相互尊重的念头。
最后一个,尊重和自我实现
在我们周围,好人感觉太多了。他们会体谅对方的想法,特别会顺着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说话,生怕得罪他们。他们一般除了自己的家人,在外人面前和和气气,说话很有分寸。也就是这样的好人,一生都在想象中的美好中度过。有一点成绩高兴几年,领导表扬他一下,又高兴好几年。永远没有自己的意见,没有和谁红过脸。这样的好人只要是从道德上标榜自己,也利用这一点对坏人形成防护墙。但这样的代价是,一辈子看不惯变化,更不想自己主动改变,实现自我价值。
需求从此理论并不意味着只能逐层累加,人们通过学习,可以实现跨越式需求升级。但是每个人都会有独自的需求危机。经历过贫穷的人,容易把主要经历放在第一层级;小时候被打骂多的人,安全感往往不足;从小被父母冷落的人感情上容易走极端;大多数家庭容易给孩子灌输好人思想,当孩子长大了,极容易变成好人。
每个人在任何一个层次上或多或少都有不足之处,多数也不会造成多大的人生问题。但如果我们对需求理论掌握更透彻;一另一方面全面认识自己;第一方面,让自己有可能弥补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