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未料到毕业典礼是那么的草率和唐突,以至于我根本尚未弄清何时开始,便已落下了结束的帷幕,伴随着年级主任最后一次总结“本次毕业典礼到此结束”的余音在大厅中反复反弹,折射,被无限放大,起身的人群如乱蜂般朝狭窄的会场门口涌去,这似乎是一声期待已久的宣告:你们解放了。
我条件反弹地起身,木然地站立在人群中央,注视着主任拿着演讲稿踱着小碎步,匆忙地向台下走去,很快遁入人群,变成一个细小的黑点,消失在视线中。无数同学摩肩接踵地从我两侧向我反方向涌去,这种感觉犹如逆行在茫茫人海的地铁站,无数张陌生的面孔从两侧飞逝而去,甚至来不及捕捉他们的面容。而这次的不同,只是换成了熟悉的面容。
毕业典礼后同学自发组织的聚餐我去了,大家仍旧嘻嘻哈哈地围坐在一桌,就和过去无数次食堂共餐一样,说着并不令人发笑的低俗笑话和最近的所见所闻,没有任何离别的伤感,与想象中的惜别之情截然不同,吃完饭后各自买单,然后好聚好散。告别之际,原本的“珍重”与祝福被嬉闹中的挥手代替“再见,下次来我家玩啊。”
各位如同家常便饭般说了再见,我坐上了地铁,独自一人凝视着窗外飞逝的夜景,灯红酒绿的街区与灯光昏暗的郊区更替不迭,璀璨的霓虹灯发散出耀眼而虚幻的光芒,没有星空。车厢里三三两两的乘客低头玩着手机,各自刷着那个虚拟世界的朋友动态,每个乘客之间似乎都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抵御着外界任何事物,他们更愿意选择沉浸在那五花十色,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界,尽管我们都知道那只是个只有假象的牢笼。
我张望着四周,无奈地也掏出手机,试图融入这个没有一点声色的环境,虽然屏幕上有那般繁多且有趣的资讯,但脑海中总浮现出今天告别的画面——寻常的道别,精简的言语,没有眼泪和感伤。
或许大家都坚信着一点,这绝不是很重要的告别,以后也许还会聚,没有什么值得伤感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又各自拥有对方的QQ,微信等联系方式,以后见面谈话很方便,快捷。但是,将对方的信息反复确认存入手机的瞬间就已经意味着结束,没有会拨打的机会了。许多年后,也许会因为世事变迁的诸多原因,将它们丢在风里,在不经意间。
虽然身处同一城市,但大部分不交往的同学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相逢,往后的同学聚会恐怕只有几人参加。或许,甚至不会超过五次,想到这里,嘴角不禁微微扬起,人与人曾经最真挚的感情竟如此脆弱。
我越来越开始明白那句话“人都是从陌生人到密友再到陌生人的。”
前些天我还参加了小学阔别三年同学聚会。
我按时到达指定聚餐场所,见了面后各自暗叹大家变化之大,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轮廓的。寒暄一番后,各自上座,我们吃的是自助餐。我记得一位同学特别有意思,他小心翼翼地端着一盘水果沙拉和寿司过来,每吃一小口,都要用纸巾揩去嘴边的残渣,不少同学都感慨“您吃的真清淡啊!”他不停得应答这“是是是”,我看见他攥成拳的手掌渗出点汗。
那一餐没有持续太久,大家也并未过多谈论过去,而是简单地问几句在何高中入学等并没有实质性的问题,每个人都在夸夸其谈各自学校的奇闻异事,如同向他人介绍一个不为人知的世界,那里充满了奇妙的乱象,而听众则觉得索然无味,连声附和。
聚会草草收尾,之后我们去了KTV,除了确认“哟,你也喜欢这首歌呀!”便不再有什么相投之谈,每个人似乎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不想接触别人的世界,尽管我们共同处于同一世界。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细节,大家聚会都喜欢玩手机,几乎每一秒都有人注视着屏幕。也许,是害怕孤独吧。
孤独这个词恐怕再分别的那时就已经埋下种子,注定往后的相逢唯有缄默和孤独相伴。
我一直在想,他们是什么时候弃我而去了呢,从那么熟悉到如此陌生,我试图逃离这个荒诞的悖论世界,但在风里,没有出口。
我时常回忆过去,那段真挚的热情与疯狂的岁月,希望读者你能珍惜现在,毕竟不会再来,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生活这片森林只有入口。
最后送君一句诗“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