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9月3日,我坐在书桌前打算写点什么,发现只有对“恐慌”两个字的体验是最深的。自8月30日0时起,滑县又一次地落入那张灰色的巨网中,它带着蓝色的口罩,沉重地呼吸着,像是抓住了最后的希望,可是那张灰色的巨网撒遍每一个角落,让人们无处可逃。
8月31日、9月1日、2日……不间断的患者被医院的救护车拉走,不论是村里的,还是周围小区的,救护车的鸣笛声一次次地使我的心颤抖。
那种随之而来的恐慌是无法诉说的,它似乎充斥于全身每一个细胞中,每一寸皮肤里,渗透在我的一言一行,一呼一吸之间。距现在为止,我与它近距离相处了五天,现在,每当我看着家里的大门,思忖着要不要带着口罩走出去,然而,有个声音在说,不,我还不敢出门。这个时候,我就会知道,我的恐慌,它还在,它的呼吸与我的呼吸连在一起,我无法停止恐慌,但我们有直接对抗新冠病毒的另一支“疫苗”,那就是来自四面八方的医疗团队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们,更有着那强大的祖国,是他们给我打了那只“疫苗”,通过这几天社区宣传及网络上的宣传,我明白了,我们应该做到足不出户才是对疫情防控最大的贡献。
好巧不巧,今天我就遇到了这样一支“疫苗”,我认为就是它才让我们有底气战胜疫情,我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它!
9月3日早晨,我与往常一样,6点多起了床,拿起核酸码,带着口罩向胡同口的核酸检测点走去,一阵凉风吹来,我猛地一颤,身旁的邻居也随之一颤并小声地嘟囔着:“立秋了呀,天儿是有点凉了。”我向着寥寥无几的核酸检测处看了看,心中的确有些凉意!我吸了吸鼻子,随之排到了最短的那一队,可谁知怎么的,短短几分钟,村民们一个个、一群群的都结伴而来。
终于轮到我了,做完后,我便匆匆地向家中走去,这时,我听到沙哑的声音响起,我好奇地转过身来,原来是志愿者在维持秩序,“咱们都站好了,间隔1米距离啊,恁看咱这医护人员这么辛苦,都别给人家添麻烦呀,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该出来的时候在家呆好了,别出来瞎跑,坚信咱这医护人员,疫情肯定会很快就过去了,马上都解封了。”虽然这短短几句话中没有什么文雅之意,可是它却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说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去了。而正是这几句话,它就像一支“疫苗”止住了我心中的恐慌,可能不只是我,因为我看到了医护人员和每一位村民口罩下的微笑!
那抹笑,甜滋滋的,即使我们被封控住了,可是封控下的日子,我依旧看到了阳光的心态,现在,我再次拿起笔,心中的“恐慌”便不知去向。
眼里有光阴,就能照破黑暗;心中有力量,就可穿越阴霾。战“疫”虽艰辛,熬“疫”虽艰难,但我更期待“疫”后的云销雨霁,彩彻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