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分手快乐,祝你快乐,刘亦菲还是我们的。”
刘亦菲分手了!第一次,整个互联网弥漫着和谐的味道,中韩关系好像一下子就不紧张了。
一提到刘亦菲,永远记得的是2005年夏天的《仙剑奇侠传》,那个楚楚可人、超凡脱尘的赵灵儿。
火到怎样的程度呢?2005年的夏天,还流行守着有线电视,捧着西瓜,叼着冰棍。那时候,还流行晚8点黄金档,我每天准时守在电视机面前,等着灵儿出来。以至于后来,我妈都会来一句:他整天就盯着那条蛇看。
宿舍的墙上也贴了刘亦菲的海报,那个夏天,我把刘亦菲的签名练到出神入化,全班的刘亦菲签名都是我承包的。
赵灵儿是刘亦菲最高光的时刻,十六七岁的她,扮演一个纯真如水,冰雪聪敏的少女,完全是本色出演了。
2003年《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一袭白衣,灵动优雅,只要她一经过,时间仿佛停止了,“神仙姐姐”的称号,不胫而走。
2006年,史上最傻的、像个智障少年的黄晓明版《神雕侠侣》,刘亦菲扮演了小龙女,依然是仙气十足、不食人间烟火。
那几年,她承包了荧幕上所有的“仙女”角色。
也就是那一瞬间,她的样子,留在了第一代网民的脑海里。没有哪一个少女的形象,可以像刘亦菲那样,永远是18岁。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刘亦菲,符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审美,尤其是婴儿肥的脸蛋,多了一些柔美,与后来流行的锤子脸相比,更温和,没有那么锋芒毕露。
刘亦菲所盼演的角色,都没有跳脱出纯情少女、仙女姐姐的范畴。——她没有突破自我,快到30岁的时候,依然还是靠颜值,活跃在演艺圈。
我们对没有演技的女明星一向苛刻:颜值不在线的,早被遗忘了,颜值在线的,统统称为花瓶。比如范冰冰,也是拿过几个影后的人了(包括A类电影节,东京电影节影后),依然没能摆脱“追杀”,都觉得是一时的“灵光乍现”。
一个演员,在经历了时光的摧残之后,能够留下的痕迹,只有演技和作品。
只有刘亦菲是个例外,我们对她,似乎没有任何演技的要求,只要她站在那里,负责美就好了。谁让她美得人畜无害呢。
她是国民初恋,每一个男孩子,都能在她身上找到初恋的影子:懵懂、天真、清纯……与其说我们喜欢的是刘亦菲,不如说是我们把所有最美好的幻想,都投射到了这个女孩身上。
我们爱的或许不是刘亦菲本人,而是她在10年前塑造的角色,所留下的意象,一个足以撑起所有痴情男孩向往的意象。
她还扮演了留住时光的角色:一想到刘亦菲,首先想到的,不是最近她当选了好莱坞真人版《花木兰》的女主演花木兰,而是10年前的神仙姐姐。
就像我们始终忘不了初恋,也许并不是忘不掉初恋这个人,而是那段时光,以及那时奋不顾身傻傻的自己。
我们怀念刘亦菲,多半也是怀念10年前的时光,10年前的自己,那时候80后、90后,都没有走上社会,几乎都在校园里,过着天真无忧的生活,都对未来抱以期望。
2.
忽然有一天,2015年,她公开自己恋爱了。2015年,80后娶妻生子、90后也成了新一批疲于奔命的白领。
而且她还是和“毁了中国女人”、“中国男人公敌”的韩国男明星宋承宪在一起了!那一晚,中国男网民集体失恋。
还是心头朱砂痣、床前白月光的刘亦菲,顷刻间,变成了蚊子血、饭黏子。——刘亦菲不只是一个个体,早活成了一个文化符号。当一个明星成为一个文化符号,她就无可避免的要牺牲自我的个性,来迎合市场的需求。比如,我们心中,刘亦菲应该是“凡人不理”的,她怎么就和凡夫俗子在一起了。
好在,80后、90后都在社会上被碾压成熟了。所谓成熟,就是从敢爱敢恨到夹着尾巴做人。我们都在无可奈何之后,选择退而求其次。神仙姐姐也是人呀,也有七情六欲呀。
有些话,嘴上不说,眼睛里却瞒不住:看到刘亦菲和宋承宪的合照,我们还是会一脸嫌弃。
有一种夙怨弥漫在80、90之间,就像我们对刘强东的怨念一样:我们一手捧起了女神,最后都跟大叔跑了。
毕竟刘亦菲离我们那么远,一切随缘吧,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吧。
直到刘亦菲分手,压在心头的小情绪,都变成了全网的喜大普奔:神仙姐姐终究是我们的!
刘亦菲分手,我为什么这么开心?就好像我有希望了一样,她明明不知道我是谁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