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皇帝把兵权交给这位五叔,他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火烧眉毛,十万火急,眼看就连自己的命都保不住了啊。
小皇帝也没法多想,就答应了慕容垂的请求。很快,慕容垂就挑好得力干将,下令全军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前线。
当然,小皇帝心里对这位五叔的能力也是放心不下,转眼又以割地为条件,请前秦出兵支援。
桓温这边正停在枋头,等待后勤支队。前燕果然和预想的一样不堪一击,眼看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了,桓温正得意洋洋。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在枋头暂留数日,前燕的大部队就闪电般进驻了。
不过,燕军来势汹汹,但其实没搞出什么大动作。数月间,双方只打了几场小规模的战役。
但这也足实让桓温叫苦了,因为两次主要会战他都输了,5万人马在枋头,根本无法前进一步。桓温很困惑,前燕这是有如神助啊,眼前的这支队伍,怎么和之前的完全不在一个级别呢?
你别说,这还真不是慕容垂的小打小闹。几场拉锯战架势虽小,却妥妥扭转了燕军的颓势,稳住了局势,也给慕容垂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找出桓温的弱点。
慕容垂在枋头走了一圈,心情轻松起来。桓温的优势在兵多,弱点也就在兵多。五万人马,也就是五万张嘴啊,一旦没有饭吃,肯定玩完。又是远道而来,粮草的补给靠陆路根本跟不上,走水路,此时又正值秋季少雨,河道固涩。慕容垂敢拍胸脯保证,聪明如桓温,一定会挖道引黄河水。
重点是,在哪挖呢?世界这么大,靠猜肯定不行。慕容垂通过多方打探和精准分析,很快得知桓温派出的挖河道工程队由豫州刺史袁真率领,目前已攻克谯郡、梁国,正打算凿开石门。
慕容垂火速叫来弟弟慕容德,拨了一万五千轻骑兵给他,让他连夜赶往石门,去骚扰袁真的工程队。慕容垂特别吩咐,不管怎样,都要让袁真干不成活。
其实也不要慕容垂吩咐。袁真带的部队本来就不是主力,还是来搞工程的,不会打也不经打,很快就被慕容德诈败引进包围圈,挖运河运粮草的预计划彻底失败。
石门的争夺暗无声息,胜负的天平却已经转移。留了后手桓温敌不过老辣的慕容垂,失去唯一一次偷袭慕容垂的机会。而慕容垂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分兵大半,看似傻大胆,实则是算准了桓温盲点的笃定。
桓温头大了。前方的慕容垂,自己打不过他;后方粮草不济,亲信又来书说东晋内部朝廷不稳。听说,前秦也出兵了。
险境丛生,不退不行。桓温下令撤军,当然,为了防止慕容垂追杀,他让先锋作为后应队。
桓温的撤军让前燕将士信心倍增,纷纷请命要率军追杀。慕容垂却很淡定,不急不急,桓温一定有严密的断后部队,现在还不是追击的时候。
这一次,慕容垂用了3着棋。
一是利用桓温的谨慎心理,放出谣言说在燕军在河水上游里下毒了,逼迫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桓温,走到哪挖井挖到哪。
二是带8000骑兵不紧不慢地尾随晋军,制造出桓大将军空喊狼来了的错觉。
三是让慕容德提前率4000骑兵埋伏在襄邑,等待一起夹击晋军。
一直不见慕容垂打过来,晋军开始觉得燕军可能真只是做做样子罢了。又眼看就要到东晋地盘了,归心似箭的晋军不由得加快了步伐。
可是,一边赶路,一边挖井,任谁都要累得够呛啊。到了襄邑,晋军早已人疲马乏。
慕容垂一看,时机已到。燕军将士扬缰跃马,开始追杀晋军。惊恐万分的晋军慌忙退向东南方,背后却又是震天喊杀声,来的正是慕容德的人马。
毫无悬念,没有半点心理准备,又一路奔波的晋军大败。
桓温这次也够惨,慌忙逃命时偏又撞上坐山观虎斗的前秦军,又被趁火打劫一番。
至此,枋头之战结束。这一战以桓温占尽先机开始,又以桓温惨败收场。在长达半年的对峙,工程,决战,撤退,奔袭各阶段,慕容垂处处料敌先机,把桓温的一举一动都算计到了,最后漂亮地反败为胜。
可是,打赢了就结束了吗?没过多久,惨败的桓温却笑得连眼泪都笑出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神转折,我们下次接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