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周的理财观念打底,本周讨论如何配置资产。还记得资产配置的定义吗?
一种“投资者需根据个人情况严格自律,观察风险及收益的变化来动态调整资产配置比率”的有效率投资方式。
文字是思维的逻辑输出,上面定义里已经告诉我们怎配置资产了,分别是:
1. 把自己定位为“投资者”;
2. 判断“个人情况”,主要指个人需求与风险耐性的匹配程度;
3. 制定“资产配置比率”;
4. 建立monitor机制 、 “观察风险及收益的变化” 、注意市场环境外部性对收益的影响;
5. “动态调整”“配置比率”,朝最佳个人最适收益率收敛,达到边际平衡;
6. “严格自律”执行配置计划,该停损就停损、该获利了结就获利了结。
1-3是配置的原则概念, 4-6是方法论,之后践行、回馈、调整、收敛。
本文仅讨论1-3项,而践行,得花上一辈子。
投资者 定位
投资者就是以配置资金的方式进行投资;而影响巴菲特最深的格雷厄姆说,以保护本金为前提来分析及获利才叫投资,否则就是投机。
判断个人风险容忍度:你真的了解自己的风险吗?
在银行或证券行买理财产品时,通常会让做一份耐风险的容忍度的测试,据此给出不同的理财建议;上篇提过风险的定义,那是你所知道你不知道的;这样真的能找出你不知道的风险吗?
读到兰昆老师提出的风险与不同个人需求对应的观念,是近来觉得逻辑最清楚的分类法。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提到人的需求是层层递增的(见页首附图),由下面对生存需求风险容忍度为零的刚需,一直到上层自我实现,人对风险的容忍与其递增需求互补,呈现倒三角型。
匹配了自己的需求与风险容忍度,这样开始由不确定性(所不知道你不知道的)转为风险(所知道你不知道的),才有机会保住本金;要知道投钱给不确定性,胜率只有50%,等同对赌丢硬币,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式。
根据风险配置资产比率
前文已定义资产:你握有产权(交易、使用、转让)而能产生现金流入的事物。
在日常收支(运营)、借贷及投资上将产生现金流(见现金流量表),而一般人日常收支后才有盈余买房投资(利润表),所以资产配置将以现金流为骨,收支为体来对应各级需求风险。
因自住房产不产生现金流不计入资产;鉴此我的个人财报把固定资产取消, 那些非自住房产的租金归入薪资收入。这样的好处是避免误判风险,房产流动性太差,急需要钱的时候一般帮不上忙;
另一个是避免因租值高而自我感觉良好,不再努力工作及理财。
兰昆老师建议专户专用管理现金流,用不同的银行账户管理不同用途的现金;我把其与财报及需求风险结合,得出以下概念图:
现金由左到右以薪资账户为源头向下流动,优先满足生存及安全需求,账户各提供不同的现金灵活性。生活账户等同钱包,需可随时取用、房贷按揭一般按月扣缴、保险金可以设计成季缴或年缴。
兰昆老师提出风险跟现金支出时间成反比,各账户支出期限越近,风险容忍度应该越小;这样风险就有由小到大流动的周期性,还没到期的现金可以先腾挪去货币基金赚点利息。
上图可以看到,能产生正向现金流的有保险理赔及投资获利,一般我们不希望被理赔到,所以真正可以产生正向现金流还是投资。
至于投资配置的百分比,当然是先扣掉上述的支出后再投入;
但如果已有储蓄或行有余力,最后提供一个KISS(Keep It Simple & Stupid)法則:
高風險工具(如股票等)的配置百分比 = 人均壽命 - 投資者年齡。
兰昆老师建议,考虑投资标的时,需在风险、收益、现金量、变现灵活性四个变量间相互拉扯妥协;
若是对选股有兴趣,请参看前作《选择公司价值的股票投资》。
我是慢鱼爱立刻,定位为投资者的践行学徒;
希望大家都能以良好的姿势早日达到财务自由。
参考资料
1. 007 37班《个人财务战略》线上分享会、《无规划不投资》喜马拉雅,兰昆
2. 《北大经济学》得到APP线上课程,薛兆丰
3. 《给自己的理财观念打底》简书,慢鱼爱立刻
4. 《选择公司价值的股票投资》简书,慢鱼爱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