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季平子与郈昭伯在斗鸡娱乐之时使诈,导致两家矛盾日益恶化,季平子恼羞成怒领兵侵占了郈氏的封地,顺带把另一冤家臧氏的家臣也一块囚禁起来,郈氏和臧氏向鲁昭公喊冤,鲁昭公不满季平子独揽政权已久,便率领大军攻打季平子,季平子败降,郈氏和臧氏一心要杀掉季平子,孟孙氏和叔孙氏感到季孙氏一倒,他们也会先后垮台,于是,联合起来攻打鲁昭公,昭公战败,逃到齐国,齐国把昭公安置在干侯,此后不久,鲁国大乱,孔子也到了齐国来,做高昭子的家臣,打算以此接近景公,孔子与齐国的太师探讨乐曲,听到<韶>的乐曲,就学了起来,学得如痴如狂居然三个月不知肉的滋味,齐国人都赞成孔子。
景公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说:“是呀,要是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虽然有粮食,我怎么吃得下去呀!”过了几日景公又问孔子如何持政。孔子说,“持政在于节省财物。”景公听了很高兴,想要将尼溪一带的田地封赏给孔子,晏婴进言说,"这些儒者能言善辩不能用法度来;约束,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不能任用为下臣;崇尚丧礼尽情致哀,破费财产厚葬死人,不可将这形成习俗;四处游说乞求官禄,不可以此治理国家。圣君贤相相续过世之后,周朝王室就逐渐衰哀,礼乐残缺有很长时间了。如今孔子讲究仪容和服饰,繁杂的尊卑上下的礼仪、举手投足的节度,连续几代不能穷尽其中的学问,从幼到老不能学完他的礼乐“。。。
待续饿,(这个有所改动的,算抄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