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聊到了电影《one day》。
电影讲述了一个时间跨度长达20年的爱情故事。
1988年7月15号,在毕业晚会上,艾玛遇到了德斯特并且对他一见钟情,而明天却将天各一方。此后的岁月里,他们各自经历生活和爱情,或得意,或失意,但每年都会在7月15日这天联系。20年,每年只一面。女人对男人最深的爱和最不忍的割舍。影片的结尾是个被反转的happyending,艾玛死在去见德斯特的路上。他们最终还是无法相守,可是对于爱玛来说,她已经获得这一辈子的极致快乐了。
朋友感慨说:“不是每个都人容易找到他/她,但遇到了却不懂珍惜,timing 不对也不能在一起,一起了却不一定能天長地久。所以,我啊……我想将就,但又总是不由自主地找个自己爱的。我知道 爱可能会变,找个爱的,最后也可能不爱,那么为什么开始找个不爱的呢?但有时候想,一生不长,最后找不到又怎样?应该将就吗?可是,又想,人生没有完美,将就也是不完美的一部分,我还是想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人。”
朋友40岁了,还是单身。他的想法我完全可以理解。
适合自己,是最现实,也是理性的考量。在感情上就是我没那么爱他/她,也没那么不爱他/她。
将就,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情感状态。
纵观人类历史,通常择偶标准和爱情并无多大关联,人们的婚配有着政治的、经济的、实用的和家庭的原因,而独独不会仅仅因为彼此相爱而结合。大多数的男性和女性愿意与自己并不爱恋但各方面都比较合适的异性结婚。
那么,将就的感情会怎么样呢?
据民政部发布的《2014年社会服务统计公报》显示,夫妻离婚最主要的原因是性格不合,在共同生活期间,矛盾不断累积,最终感情破裂。
一个80后的朋友,恋爱七年,结婚不到一个月就离婚,原因是两个人在一起不能相处。他得到的领悟是:再也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
由此看来,将就,意味着在将来的日子里你要过一种违心的生活。可是当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地鸡毛般的琐碎,而缺少惺惺相惜,气味相投,灵犀相通的知己,来启发对方的智慧,丰厚彼此的生命內涵。这样的感情能够长久吗?
前段时间,又一朋友离婚了,她对我说,“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她的爱情,绝不在选择将就。”我问她,“如果懂你的人一直不出现呢?”她说,“那我就一直等,一直等下去,直到出现为止。将就的爱情,将就的婚姻,终究有一天会动摇。”
是呀,衣服旧了,可以将就穿,剩饭没有馊,可以将就吃......很多东西都可以将就。但唯独爱情,婚姻,不将就。在爱情婚姻面前宁缺毋滥。
《何以笙箫默》中的何以琛说:“当你生命中出现过那个人时,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为爱情,他等待了七年,最终等到了那个值得他等待的不将就的爱人。
相信这就是这个剧集最为打动人的地方吧。
徐志摩说: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觅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他又在《忘了自己》里写到,“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这样的人吧。那个可以主宰你情感的人,那个让你失去理智的人,让你欲罢不能的人,你就是那么无可奈何的喜欢着。
看电影《恋恋笔记本》,印象最深的是电影开头老年诺亚的一段独白: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个有着普通想法的普通人,过着普通的生活,没有人为我立碑著书,歌功颂德,我的名字也将很快被人遗忘。但是,在一件事情上,我比任何人都要成功,我全心全意的爱着一个人,而且对我来说,这就足够了。
因为痴爱,使本来平凡的一段爱情如钻石搬闪闪发光。
世间最庸俗不过的就是情。但是有的人却能让庸俗的情变成至真至贵的爱。人性都是要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完美,可是这些完美的背后却又必须要经历一连串的磨难苦痛,必须付出足以惊心的代价。如果一个人甘于付出这些代价,甚至毫无顾忌地去爱,这就是一种承担悲苦的执着。任何一种择善固执的抉择,明知那将是一条极其艰难的道路,也要坚持走下去,这大概就是我们说的痴情吧。
但是,痴情,不是随便可以付出的,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给人的,至情只可酬知己,这种情只能对自己所肯定的人与事付出。
希望我们都敢说出这样的话:
我很吝啬
只想开一次花儿
在你看得到的地方
我很吝啬
只能留一个位置
在我最喜欢的右边
我很吝啬
只想在一个花季
等待一个我爱的你
我很吝啬
如果不是你
我愿意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