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 王志广(投稿作者)
图片| 网络
-01-
2017年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
我战战兢兢地坐在电脑桌前,旁边焦急地站着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当我颤抖着双手输入我准考证号的最后一个数字,我吓得捂住了双眼,逃离了电脑桌。
“阿甘,你是全省第一名啊!”妈妈尖锐的声音划破我的鼓膜,我呆呆地好久没有消化这个消息。
接下来就是我们家里关于我选择专业和大学的激烈讨论。
妈妈:我儿子一定要选择北大的元培学院,这年头学经济最好找工作。
爸爸:我觉得儿子要上清华的苏世民学院,以后直接出国最好。
爷爷:我的孙子进入人大学习法律最好,将来也和我一样当个铁齿铜牙的律师。
奶奶:好了,都别吵 。孙子这次全省第一,选哪个大学,选哪个专业不都任我们孙子挑嘛!
一家人觉得在理,都笑得合不拢嘴。
叮叮——
这时,闹钟响了,我睡醒了。
-02-
2017,湖北考生,总分575,全省5000名。
这于我而言是一种不上不下的感觉。
我在湖北一所县级的普通高中上学,成绩在校内虽不是稳居第一,但也可以说是名列前茅。自从初三起我就对语言学感兴趣,进而有了选择汉语言文学的冲动。恰巧华中师范大学的语言学独步学林,在学界素有“南华师,北北大”的叫法。
然而我的成绩按照往年惯例是刚过华师的录取线,绝对选不上它的王牌专业汉语言,最终我退而求其次,在百般的思考权衡下选择了湖北省属的一所高校就读汉语言文学。
我相信,如果你不是逆天一般的学霸存在,你也一定和我一样都有着大学和专业无法调和的矛盾。
中国的大学在现今“双一流”的背景下,可以大致划分为四个梯队:
第一梯队:清华北大
第二梯队:双一流高校(除清北外的40所双一流大学)
第三梯队: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第四梯队:普通的本科院校
第五梯队:普通的专科院校
而如果你现在的矛盾是在相邻两个梯队之间的大学和专业犹豫不决,那么我更加要真诚地建议你:
当大学和专业无法兼顾,我建议你优先选择大学。
-03-
你确定你对某个专业所谓的兴趣是真正的兴趣吗?
有人说,兴趣是创造一切的基础。我的建议完全忽视了对考生兴趣的考虑。
那么我以中文为例问你一个问题,假使你喜欢汉语言文学,你除了喜欢所谓的言情,玄幻,武侠小说外,你是否了解语言和文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是否听说过文学批评的五种方法。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那我明确地告诉你,你对汉语言文学并非是一种积极地兴趣,不过是一时好奇罢了。与其糊里糊涂的选择一个自认为感兴趣的的专业,不如进入一个更加优异的学校。
其次,退一步来说,即使你是真的对某个专业感兴趣,你也可以在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后通过转专业实现,而你一旦为了你的专业选择了某个差一点的学校,当你发现这个专业和你所认为的截然不同外,你也没有了改正的机会。
不同的平台提供给你迥乎不同的生活和视野。
2018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白岩松举过一个例子:
他在内蒙古一所不太知名的学校做演讲,一个能容纳2000多人的会场座无虚席,因为大学经费少很少举办类似活动。正好那周白岩松回北京参加北大讲堂活动路过告示栏,他突然意识到“北大一周的活动,够内蒙古那所学校用十年。”
这就是赤裸裸的差距和歧视。
不仅是学校用于学生的活动经费等差异明显,大学的师资水平更是参差不齐。
仅以本年各高校申报长江学者为例,双一流大学斩获颇丰,清华大学只此一年入选人数23人,复旦浙江各17人,而我的大学作为一所省属重点的“排头兵”,多年来只有一人申报成功。
作为仅次于院士的荣誉称号,能够在大学期间就接触到各个专业的大神级别的人物不得不说是一种恩赐。
现今海归在就业和择业中备受青睐。也正因为此,许多大学生在读研或读博时会优先选择海外名校。
上周末,我和同学去武汉大学游玩,正巧在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大厅前张贴了2018年国外保研的名额,武大学子外保去的大多是国外名校,例如美国德州大学,杜克大学,英国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样中外联合培养出来的学子才会具有全球视野和目光。
但反观我就读的大学,有国外保研的机会,但多是韩国高丽大学,建国大学等。两相对比之下,高低立见分晓。
你所处的环境无形中塑造你的未来。
梁子是我的学长,去年九月考到浙江大学攻读美学。上周他回母校为我们做了一场有关考研的分享会。他在会上举了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
“我上大二时,学校开了一门电影批评的通识课程,在看完《阿甘正传》后,多数的同学从中看到并且在课上讨论的的无非是所谓的坚持和梦想,但是我在浙大无意和一个理科同学讨论起来,他告诉我要从意识形态角度入手来解读这部电影。一个理科生啊,他都让我一个专业人士感到汗颜!”
我们不否认有些差的大学会出现能人,可是那只是个例。但真正好的大学好是一种常态,因为他的学生整体的水平就摆在那里。
就像清华培养出来的人很多想的是如何为国效力,很多人想的却是如何拥有一份月入5000元的工资。就像复旦的学生全专业六级裸考全过,他怎么也想不通有的学校的学生四级都费劲。
环境塑造的不仅仅是人的肉体,更重要的是他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三观。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宁可要985,211双一流的差生,也不要普通本科的优等生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从众效应,也被叫做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一致的方向变化。
当你周围的同学:
上课玩手机,考试搞突击,
感叹别人生活光鲜灿烂,自己却从不奋发进取,
对自己的人生毫无规划,对别人的梦想报以嘲笑
……
如果你有理想和未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是否还能坚持住?
如果你回答:能。那么,你要不前途无量,要不就在昧着良心说话。
我更愿意认为多数回答能的人是在说昧心话,否则“众人昏昏,独我昭昭”就不会经典永流传。
《火星情报局》中张雪峰说过,考研是你出人头地无数途径中的一个选择,你可以结交更多更厉害的人物,掌握更多的资源,例如校友资源。你永远也不要否认一个学生对她母校的感情。比如雷军就曾在《奇葩说》说过,当两个人能力相当,我们肯定要武大校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越是潜在的对你的影响越大,例如你周边环境和人。
能上985就不要211,能上双一流就不要上双非。
这是无数人的血与泪的教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