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路,从来不是一条笔直通到底的,总是兜兜转转曲曲折折,走到底不容易,走对了更不容易。
第一次知道“殊途同归”这个词的时候,是很久之前看到的一篇同人小说的题目,有些意识流的很凄美的爱情——事实上没有太懂这个题目的意思,即使是查过了字典,还是没有能够理解地很透彻,直到亲身实践了一把,却有些哑然失笑。
小区门口向右走有个车站,有两个公交线,A通向12号线,但是绕了好大一圈,要多用一倍时间(虽然只有15分钟);B通向6号线,但是要经过一个菜市场,不定时堵车,也不一定会堵多久。
新的单位要做6号线,于是因为那个菜市场,没少迟到。但是去坐公交A再转12号线再转到6号线时间也差不多了。
于是解决方法只有早起。
但是放假之后第一天上班发现右边的公交站取消了,得去下一站乘车(其实不远,转个弯走个百米左右),那么就去了下一站,但是等了很久终于等到了车的时候,司机叽哩哇啦说了一通我没听懂的上海话,只见得前面的人退回来了,车子关门走了……
听前面几个人的讨论,大概是说车子改线了,换了方向。
难道是去对面坐车?可是站牌上没写呀?犹豫着跟着前面的人过了马路,却惊喜地发现有另一种线路可以直接到12号线,还不用绕路!于是立即决定决定等这个车(然而之前等车的时候这个车已经开过了三辆!)。
然后,大家都懂的,等什么车什么车来得慢。
但最后还是上了这个,权且称作公交C吧,大概是专门为这一代小区上班族开通的线路,只有总共不到十站,车子很小,大概普通公交的一半,但是发车比较快,等车时间没有很长,总之比A和B好得太多!
其实公交C的车站在出小区门左手边,但因为知道右手边的车站,就从来没有去左边也没留意过那里的公交。
于是我一路上狠狠嘲笑了自己,竟然在这里住了三个月才发现这么一条方便快捷的线路,平白的浪费了那么多宝贵的早上的时间!
就像初中的时候,一道老爸给我讲解的数学题。
虽然回想起来高中的数学题比初中的变态多了,但是那时候还真的经常有好多题目不会,作业做不出来。然而家里几乎已经没人能辅导我的学习了,老妈本来数学就不好,工作了更是把数学都还给老师了;老爸想当年还是能够解解难题的,但也是十几二十几年不做题没了思路,加上那阵子网上打扑克的软件正流行,他正每天痴迷着……
于是乎,老爸不情不愿地给了我一个特别复杂、特别笨的解法,虽然具体已经记不清,但是我记得一个长整式中有好多个分式,横格本一行都写不下……
我接受得也是不情不愿,但是题解出来了,也就没想什么其他的,只想着赶快把作业写完了。
第二天老师讲作业,讲到这一题的时候,突然苦笑了一下,很夸张地做了个无奈的表情,说,批作业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同学,列了特别特别长的一个式子,中间不知道加了多少步才算出了一个结果,不过好歹这个结果是对了,不然连哪里出的错都没法检查!
我只能趴在桌子上笑,跟同桌说,那个白痴就是我……
是的,真的是很白痴,老师讲完常规做法之后我觉得我和我老爸都很白痴,但最白痴的是我,因为按照老爸的做法,稍稍再动动脑,结合一下之前的知识点,就能想到更简单的方法,可能不是老师的那种单刀直入的方法,但绝对比那个大长式子要好得太多!
但当时只顾着着急,并不愿意多想。
后来想想,我们大多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吗,一旦有了一种解决方式就形成了依赖,脑细胞也懒得去思考是不是还有更方便、更舒服的方式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生活就变成了这样两点一线——早上爬起来奔出去赶公交上班忙忙叨叨一天下来回家洗把脸看个剧睡觉——深深知道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却惯性地这样走着,也不管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除非有一个契机——公交车改线了——无路可走的时候才会动动脑筋。
虽然殊途同归,别人看的是结果,走路的人享受的可是过程啊!
以上文字由罗小枫原创,首发公号 小枫小姐的碎碎念(LAW_xiao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