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良医悬壶之德像,书济世救症之良方

校友开讲一共办了五期,我去听过两次,第一次是第一期,五个人中记住了这个“不怕死”的肿瘤科医生,说话风趣,儒雅略带斯文气的名字——尚书。十分钟的演讲里,他分享了他的一位病患的故事,阳光又坚强的一个女孩子。十月份,第五期开讲,这期间,他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备受瞩目,和他的名字捆绑在一起的是两个字——医德。
校友开讲第五期      尚书

我不知道尚学长的演讲能对这个社会医患关系的现状产生多大影响,以他一个人的力量,为这个行业呼喊的声音又能得到多少回应。“魏则西”事件激发全社会了热议,可是陈仲伟医生的惨死却只是在医疗界引起了关注,除此之外的公众大多冷漠淡然。

我们的社会缺的,仅仅是医生的医德吗?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成有大家关注的热点。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传播媒体大多热衷于捕捉并且放大事物的阴暗面,民众热心于愤世嫉俗,站在上帝视角、道德制高点来品评一切,先入为主。更有各种键盘侠,“医生就是披着白大褂的刽子手,合法化的杀人犯”之类的言论甚嚣尘上。

去医院,就一定要包治百病才是医德,开的药必须得是出厂价才是医德,医生必须要不眠不休废寝忘食才是医德,医院就得是慈善机构才是医德。不得不说这么一来,他们要的医德早就已经超出了“为医的道德”这个范围,这是一群“医德婊”臆想出来的“伪医德”。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百年后的今天再读到这句话,倒颇具讽刺意味。尚书学长在演讲里提到的“收红包”,标题党们尽显断章取义之能,一部分人当真是“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医者。人骨子里存留的劣根性百年之间竟似乎并未消减。医能医身,却不能医性。

“学不贯古今,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为医以误世”。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太高,可是这群人却并没有得到这个社会该有的尊重。一个文明的社会,最应当做的就是尊重知识,尊重汗水。任何一件事,如果投入、付出和所得到的物质与精神的回报之间没有和谐平衡的比例关系,那么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就会越来越少。我们需要医德吗?我的答案和尚书学长的一样,当然需要,但不仅仅只需要医德就能化解掉现存的一切问题,更重要的是,公众要有“宽医之德,容医之度”。医生不是万能的,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够被治愈。

改善现在的医患关系,光靠尚书学长几场演讲几次科普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声音太小,泥牛入海。但是有人站出来发声总比没有的好,医疗环境的改善,医患关系的缓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仍然愿意相信,并且一直坚信,这样的状况会改变。我知道现在还处在象牙塔中的自己只要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强化自己做好现阶段该做的事情,让我在将来面对患者时有足够的自信为他们缓解病痛。尚良医悬壶之德像,书济世救症之良方,以此自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