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老师,我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自己的小孩明明很努力,但不知怎的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而“别人家的孩子”却能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融会贯通,考试时轻轻松松拿高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相反的两种情况?美国教育家、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波诺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我很认同这一观点,和中国传统教育强调教授知识和方法的理念不同,美国教育更注重让孩子们从小学习如何思考,在课堂上用思维导图引导孩子们扩展思维,能够更深维度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他们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轻而易举地搞定学习甚至未来的工作生活。
《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这本书的作者之一杨瑜君长期旅居美国,她通过零距离接触和观察美国教育思维与中国传统教育思维的不同,给我们打开不一样的视角去引领孩子如何学习,而另一作者万玲则是Thinking Map培训师,是将美国教育中的思维导图引进中国并运用的代表人物。
近年来,思维导图这一概念在国内教育、职场等领域频频出现,相信有不少人听到过。但是《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这本书中介绍的思维导图概念与我们日常熟知的有所不同。所以在这里得先区别一下,书中主要讲述的Thiking Map(思维导图)和我们平时常见并惯用的Mind Map(思维导图)有何不同。
我是从东尼·博赞的《思维导图》一书开始了解并爱上用Mind Map这种工具学习和创作的。东尼·博赞来自英国,他发明的思维导图只有一种类型,即如图所示从中心焦点发散联想,像无限延伸的树枝一样一层层展开的图像。它较为自由,更适合12周岁以上,已经认可并且熟练使用思维导图模型的人使用。
而《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力》中的思维导图有八种固定类型,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括号图、树形图、双气泡图、流程图、因果图、桥形图,每一种类型都其特点和适用的场景。比如圆圈图适合发散思维,双气泡图适合做比较等等。这些具体模型更适合没有接触过思维导图的5至12周岁孩子学习。书中结合了中国孩子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学科和场景下的使用方法,使它不仅能帮助孩子获取和巩固知识,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获取过程进行思考,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这是一本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思维导图指南,因为孩子在刚刚接触和学习思维导图时,家长的示范和引导非常重要。
首先,在孩子学画思维导图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语言和图示进行引导,让孩子发散思维,引导他们分清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看法。因为区分事实和观点是独立思考的开始,是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其次,孩子在画思维导图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去评判他画得好不好。因为画图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整理和表达思维,让思考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和结果变得可视化,所以只要图能表达出孩子的想法,就应该鼓励他们更大程度地独立完成。
再有就是,画完思维导图还要读图,也就是复盘,让孩子能够讲清楚这张思维导图表现的是什么?仅仅复述图上信息还不够,最好能够引导孩子根据图上记录的关键信息进行扩充,组织语言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这样的口头练习能够增强孩子对图上信息的理解和记忆,我们作为家长也更能够清楚的了解孩子的思考过程。
总的来说,一次完整思维导图训练应该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从事实的问题出发进行思考;二是把思考得出的结果清晰完整的呈现在思维导图上;三是鼓励引导孩子读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这三个步骤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并不难,难的在于如何引导孩子去形成这一思考可视化的习惯,提升孩子的思维力,直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除此之外,培养和习得思维力,还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全面培养和提升阅读、写作、数学、逻辑思考、时间管理等等能力,这是孩子甚至是父母受益一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