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画活 云为诗留

        顺德清晖园,凡是门侧,都有对联。门上有匾额。上题园名、阁名、楼名、亭名等,比比皆是。印证和彰显了诗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楹联匾额、题款题诗等是诗词文化中最富特色的一朵奇葩。《红楼梦》中谁所言: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我理解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任意一所房屋都有扁额楹联。人之触景生情,诉诸文字,文字和景致,便合二为一,相映生辉。这让我想起淮北小城书法家张仕冈的一句八字对联:山随画活  云为诗留。

山随画活 云为诗留

景语乃情语,皆生命之语。生命性是生物和诗歌的共同本质属性。诗词的文字之美帮助我们理解自然万物之美。诗词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诗词之美又增添了自然万物的人文内涵。

水色山光皆画本 花香鸟语总诗情

传统文化和自然万物交融互生,生生不已。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代代相传的生命力所在。墙壁上较大的圆形窗户两边也有对联:绿树多生意,白云无尽时。

绿树多生意 白云无尽时

清晖园的读云轩是和碧溪草堂平行排列的一处奇石雅园。为什么叫读云轩?“石乃云之根”,地之骨。吸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步移景换之功一在石,一在水。“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读云轩,原来是读石轩。

读云轩


石牛


        陆游《闲居自述》诗中说:

自许山翁懒是真,纷纷外物岂关身。

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清晖园主龙氏深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真传。热爱诗书,热爱奇石,兼顾中西。惜阴书屋上雕着八仙过海的八件法器,门窗玻璃的西式化。

既然石乃云之根,留芬阁旁边的云集小筑,想必也是石集小筑。小景宜人。看来我的审美趋向于小家碧玉实用型,喜欢小门小户小景致。后面的八表来香亭大景观反没有小景观打动我。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园主不知是有钱,还是琐碎,有点花哨,对联也是嵌在灰塑上。也可以见到园主喜欢墙塑、木雕等雕塑艺术。笔生花馆介绍西窗下有一处苏武牧羊的灰塑。我转了几圈,原来笔生花馆,馆门正对着的就是了。

苏武牧羊


风过有声留竹韵 月明无处不花香

园中最高的楼是留芬阁。西北有高楼,春秋多佳日。横批留芬。对联美,读云美,借景生情美,一句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意味美。

鱼跃清波澈,莺啼知绿深

苔痕绿壁漫,花气到簾留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面

云闲欲做雨,水止亦生波

幽兰一室修竹万山,横批集云小筑

玉树留芬春晖永驻,芳园涉趣清韵徐来

萝月弹琴松风握尘,蕉窗读书竹径谈诗

万顷荷花几树垂杨青似黛,

一声啼鸟满溪春水碧如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