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读代讲通“文意”
1.朗读课文
要求: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注意语气,突出重音,节奏鲜明,速度稍缓。老师可做朗读指导与示范。
2.疏通文意
(1)自主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由教师提问或者学生提出问题老师解答。
积累常用实词:俱:全,都。许:余。绝:极顶。湍,急流。甚,胜过,超过。
激:冲击,冲刷。犹:犹如,如同。
(2)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对弄不懂的问题,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3)课堂交流,翻译全文,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及教学建议: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要把朗读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感知文意,感受音韵美。疏通文意不再逐字解释,而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读顺,对于疑难问题,老师适时指导点拨,学生做知识总结积累。)
四、自主学习明“文技”
此环节采用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回忆《三峡》,然后利用板书引导学生自我阅读并填补图示,完成课文结构的学习。
引导学生抓关键语句思考:
1.从富阳至桐庐的景致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写)
2.本文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 “异水”和“奇山”(分写)
由此感受本文整齐、严谨的结构,品味结构美。
3.作者是如何表现富春江之美的?
①学习第二段。从水清、水急的角度感受水之异。
②学习第三段。从形、声、色的角度感受山之奇。
品味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③齐读课文体会本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千丈见底 水之(清) (异)水 猛浪若奔 水之(急)
负势轩邈 山之(形) (奇)山
泉鸟蝉猿 山之(音) 横柯疏条 山之(色)
提问:为何先写水再写山?
明确:由近到远,此刻作者是坐在船上欣赏富春江的景色。
提问:这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尝试用如下句式概括。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好一处不同寻常的水啊,你看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好一处不同寻常的山啊,你看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先填空,例如:
好一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好一处不寻常的水啊,你看极端神剑,猛浪若奔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学生合作探究,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吴均笔下的山水,不仅有形有色,还有声。看似一种非常喧闹、非常嘈杂的景象,却是一种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山间自然音响,既反衬山间的静寂,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提问:文章用了哪些写作技巧,小组合作探究,请代表起来发言。
1.抓住了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奇山异水”。
2.按地点转移,由近及远的顺序写:从流飘荡,俯视碧水,仰观青山。
3.采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对象形象鲜明,富于生机: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夸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对偶);负势竞上,争高直指(拟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对偶)……
4.详写山,略写水。疏密有分,轻重有度。
(设计意图: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此环节就是强调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熟练背诵蕴“文气”
再读课文,力争把它背下来。这篇文章是一篇骈文体,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要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这样的音乐美感。
出示课件:
学生根据课件上的提示齐背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背诵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也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六、合作探究悟“文趣”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请反复品味课文,看看作者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出示课件: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补充: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的一生如同中国古代众多的知识分子,出身寒门,虽满腹诗书,才气过人,但仕途多舛,抱负难施,终未显达。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化出他的性格。不仅越职私撰写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是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后受到佛、道家思想的影响,萌生了拂袖绝尘的隐居志趣。于是,当他徜徉于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险峰幽谷时,心境平和,随缘而适,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荣辱毁誉,进入了绝对自由的最高精神境界。正是“息心”,以致“心静”;因为“心静”,才能“任意”;因为“任意”,方能“从流”;所见山水,才会澄清。
请根据自己对作者和文章的理解,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
好一个__________的吴均先生!
预设:儒雅生 从容豁达生 淡泊名利 高雅儒洁 心无旁骛
师:心无旁骛,不喜欢被杂事所纷扰,通过一篇文章,走近一个人,我们感受到了一个人物内心的一种纯净,那种高雅那种与世无争,抛去所有纷杂的一个吴均先生。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深入的挖掘赏析,经过讨论,教师点拨,最终达成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志趣之美,得到了情感教育,突破了教学难点。)
七、总结梳理本节课学习重点:
1.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骈文的音韵之美,寓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作者寄情于奇山异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八、布置作业:
《与施从事书》《与顾章书》这两篇文章和我们今天所学的《与朱元思书》并称“吴均三书”,课下阅读,感受“吴均体”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课所在单元是初中统编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文单元,本单元的课文都属写景抒情。在教读课文《三峡》的基础之上,我在教学环节、教学重点上有一点改变,侧重于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山水中寄托的感情。作者由景物生慨叹,有自述心志的味道,表现出厌弃名利,渴归山林的愿望。这是学生仅仅自渎课文不好把握的,我在课前请同学们做了相应资料的收集和筛选,了解吴均生平,再结合学生在自由品析景物的时候实现倒推,正是“息心”,以致“心静”;因为“心静”,才能“任意”;因为“任意”,方能“从流”;所见山水,才会澄清,让学生明白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真正含义。
本堂课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于品鉴山水、总结技法的时候不需要与预设的一样,面面俱到,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谈一点即可,有一点收获,并能运用到实战写作中,就已经非常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