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15个鲜活的生命在一瞬间结束了。女乘客刘某的不理智,爆粗动手,进而引发了和公交车司机冉某谩骂斗殴,最终发生了这件让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不论是过江去准备给儿媳妇过生日的八旬老翁,还是一家三代出门游玩的五口人,还有再坐两分钟就可到站下车的救生员的父亲……一刹那间被这不理智的行为而终极一生。
事情发生了,全社会都在谴责坐过站的女乘客刘某,也对公交司机冉某驾驶车辆时的冲动行为而指责。管中窥豹,一件小事折射出了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的一些不文明行为。“冲动是魔鬼”,的确如此,俩人的冲动却牵连了十多位无辜的乘客,也有人提出异议:这两位不理智时,其他乘客却无动于衷,最终引发了这场人为的事故。
在对生命的惋惜与默哀时,这件事情的发生更值得我们深思,要引以为鉴,汲取经验教训。就结合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谈一谈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是培养全“人”的事,是在培养合格公民,是在培养身心和身体都健康的人。特别是基础教育更应该肩负着学生对社会认知的启蒙教育,这一阶段是学生健全心智培养的黄金期。家庭教育是小范围的,而学校教育是面向社会的教育,是大众化的教育。父母教育孩子更多的是给予关爱,而学校教育则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学校德育教育环节真不能少。德育是在培养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升旗仪式上和班队课上,更应该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近年来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许多家长只看到的是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德育教育。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将来能够考取优质高中、重点大学一定会是个好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在。主管部门也对学校教学成绩评比,学校内则以教学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教学成绩在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眼中成了绝对的产物时,我们的教育还是培养全“人”的教育吗?在这样的机制之下,从教者只好以牺牲学生德育教育时间,把大量时间用在应试教育上。就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来看,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这些课程还没有落到实处,每周2—3节德育课真的上了吗?在学生中间发生污言秽语谩骂时、互相斗殴时、小偷小摸时、破坏公共设施时,教育者只是简单地过问,对肇事学生进行呵斥之外,我们又做了些什么?古人早已经提出社会管理成本最低的是自律,自律应该源于教育的培养,教育兴则国兴,当下举国上下特别注重教育投入,硬件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教育更主要依靠教师落实,在应试教育之下,对教师以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下,教师能将德育教育落到实处吗?再进一步思考,最好的德育教育是将学生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学生有各种不良行为是认知不到位,认知则需要靠教师教育引导,由此可见,学校教育中落实德育教育是势在必行。
教师应做德育的引领者和践行者。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教育模式一直都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优秀教师示范引领来传承文明的。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为人师表不是对教师个人的要求,而是具有对一代人的引领性。小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模仿性是极强的,包括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举止、衣着、态度等一切行为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首先要做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学校挂着“无烟学校”的标识牌,教师在教室内吞云吐雾的形象就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让学生从小就认为标识牌只是形同虚设,这样教育之下的学生在面对社会中的各类警示牌也就不去理睬了。我们的教师在站在讲台教育学生时,要求同学们要讲诚信、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要学会尊重他人……而在与同事相处时却表现出了自私的一面,面对单个学生又是讽刺挖苦和体罚,面对学生家长时却又是蛮横与呵斥。这样的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是起不到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反而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学校德育教育应该从教师开始做起,为师者要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德育的引领者示范者,时时刻刻记住你的身后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你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学校德育教育做到位了,学生从小就能够分辨出真善美和假恶丑。那么当将来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他们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如此之下,在错过下车时机,自然会遵守社会公德到下一站再下车;在乘客无理谩骂时,想到更多的是车内乘客的安全,理智去对待;在乘客对司机谩骂时,自然会有人出来加以制止……如果这一切得以实现,也就达到了我们教育的初衷和目的。我想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