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始刷到有人已经成为过年返乡的第一批受害者了。其家里不是安排了相亲,就是街坊邻里的各种问候,做什么,工资多少……
其实,只面对一个人,我也感觉到不舒服,更别提直面一群人的现场了。
一个相识多年的朋友,工作后见面不多,但每次见面,对方必然会问你现在做什么,收入多少等隐私问题。
最初我以为对方是关心,所以如实回答。但得到的是对方的盘算,生活费交通各种花销之后,你的工资还不如在本地如何如何。
那时,我忽然意识到对方并非是关心,而是看我混得如何,以此决定如何看待以及对待我。
因为此后,对方待我并不如另一个共同好友那般客气。
正应了那句:
“不管你和对方是什么关系,只要见面就询问你谋生方式的人,其本质就是在计算对你的尊重程度,对于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闭嘴。”
为什么呢?
这其实就跟那些七大姑八大姨盘问你情况一样,没有人真心在意你如何,而是衡量你是否有利可图,以及如何对待你。
想起很久之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一个在大城市的程序员小林,年薪大几十万,加上公司各种福利,其收入非常可观。
但过年回村,其亲戚却说他不如某某的女儿小婷,只因小婷是老师,村里人可以借用其身份资源为孩子谋福利。
因此,村里人对待小婷既热情又巴结,而对小林没有好脸色。
他人如何对你,跟你本身好不好无关,而在于你对这个人是否有用。
司汤达说:
“在人生这片自私的沙漠里,人各为己,人人都是在为自己打算。”
确实如此,人性是自私的。
大多数人待人接物的方式取决于对方是谁。
如果你有身份有地位,自然是高规格;如果是普通人,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对此,如果你愤愤不平,想让他人对你高看一眼或者对你好,那么你就需要做出成绩,自身优秀。
就像《天道》中,丁元英去卖唱片,小店老板刘冰知道这是遇到困难了才会出售,也很自然地认为这个人没啥本事和能力,否则也不必沦落至此。
所以,刘冰故意压价,看对方没有反应也成交了,更是觉得自己没看错。
后来,他通过叶晓明得知丁元英是个大佬,其困惑不解,这个人怎么忽然就成了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成了自己要抱的大腿。
还有一个场景,丁元英去吃面,面店老板在不知其底细时,聊天用词都是小心翼翼的,害怕得罪了这个吃面人。
但当丁元英说要来面馆打工时,他立马换了一副脸孔,瞧不起眼前人了。
当然,他人瞧不瞧得起你,不影响你本身具有的能力和所取得成绩。
只是,当你有能力有成绩,才能被人高看一眼,或者用高规格待你。
比如你赚钱很厉害,当了大老板;比如你进入了某个单位,其身份地位高;比如获得某个很厉害的头衔……
如果现阶段的你,周围人并不把你当回事。不必太在意,因为让自己变优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职场上有句格言:“一年入行,三年懂行,五年小成,十年成王。”
确定一个方向,投入其中,任自己在其中成长。从小范围开始,一点点获得成绩,而后慢慢扩大。
就像先成为这条街理发最好的人,接着覆盖着一片,这个区,乃至这个城市,最后辐射全国……届时,想没有名气都难。
只有当你比别人强,过得比别人好,才能赢得尊重和高规格的待遇。这是现实,世上多是看人下菜碟的人。
因此,遇到见面就问你谋生方式的人,打听你隐私细节的人,要学会闭嘴。因为对方在衡量如何对待你。
要知道真正关心你的人,问你情况,是想给你建议,希望你更好。
我曾带朋友去见某个大佬,大佬也问了朋友在做什么,但随后其有意指出那个行业里做什么赚钱,暗示朋友转那方面。
故遇到计算对你尊重程度的人,闭口不言即可。
虽然你什么都不说,但你的认知、阅历和学识会透露出你应有的规格。就像丁元英,刘冰后来也是放低姿态,让对方带带自己。
或许你说,这也太现实了,而这个世界本就现实。没几个人不现实,跟你谈礼遇,谈平等。
所以,过好自己,让自己成为强者,其他的自会有。
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