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商学院这三个字,就让我这商科学生毋慕不已。
很久之前就想着,什么时候能去上一次像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那种级别的课。这些国内一流的商学院都在讲些什么,这些商业社会的顶层设计者们脑子里天天都在捣鼓什么东西。是真的会存在认知差距?智商压制?资源不对等?
终于,在两个月前假装听了一次君和商学院的课程。公司一位高管到上海君和商学院学习之后,回来的作业是把学到的东西给别人再讲一遍。看来,顶尖的商学院也在搞以教为学这一套。
不管怎么样,也算体验了一下,这些高端的商学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
2
▲
把简单的事情讲复杂是商学院最擅长的
注意。把简单的事讲复杂绝对不是不好。在体面的场景下,必须要诌一套体面的名词。比如得把老板叫成CEO,卖身找钱讲成融资,讨价还价讲成溢价处理,连做个网页也要称为这个项目怎么着...
而君和讲的是这样婶的。看一下画风:
一个字:扯淡。
堆砌名词,加上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实例新解,然后注上一记鸡血。perfect,this is taolu.
3
▲
学院派和实战派
在80年代下海潮的时候,那里有什么理论指导,战略方术。胆子大又不恋家的人都可以挣到在那个时候看起来一辈都花不完的钱。哪怕是开个小店卖轴承螺丝。再后来,这群人都成了人们眼中一夜暴富的土豪。可是有些追求的土豪是不喜欢被人称为土豪的。他们想变得高大上些,摆上几幅名贵字画,放上一墙的名著古籍还觉不够。就去琢磨着开一个商学院,起一个某某MBA的头衔,国内第一批商学院就出现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学院派。
讽刺的是,商学院的创始人从来不会听商学院的理论的。这外强中干的商学院们更多的变成了一个生意人聚会的平台。毕竟将来谈起生意,同学总比合作方听起来靠谱。
当然这些老板们都是人精,怎么可能不明白水分,但是为了“同学情谊”都忍了。甚至去拜前些年盛行的刘一秒陈安之等大师,部分原因是为了看看这些大师是如何让自己的员工不吃不喝拼命工作还不要加班费的。
所以,学院派都是实战派的面子。那些喜欢教你成功的人总会说一句悖论:你想成功是不是要和已经成功的人学习?
实际上,他们自己都不明白是走了什么狗屎运的成功了,就赶紧说都是我自己方法好又努力,再加上莫名其妙的词汇让人听得摸不着头脑,人们就会觉得牛逼的不得了了。
不过,现在的商业社会早已不同往日。人高胆大,横冲直撞的游戏规则已经过去。现在是虾米吃鲨鱼的时代,也是任何普通人比起以往都更有机会的时代。
嘿嘿嘿。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