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小白如何将自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吸收并实践?
大家好,我是一名刚入行HR的小白,虽然很多人都说做HR的人上辈子都是折翼的天使,拿着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粉的心,充满着各种心酸泪水,但是我依然热爱它,也想不断进步。最近发现了三茅这样一个好平台,也在上面和老师不断学习,特别是薪酬绩效和其他前沿理论,感觉收获良多。但是关掉网页又会觉得很抽象,还是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而且目前我主要只在公司从事一些基础的事务性工作,好像也没有机会接触到网站上学到的知识。虽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是对于低段的HR小白来说应该如何做呢?
请问各位,作为一个爱学习的小白,怎样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真本事来帮助自己提高呢?还是说初级的小白不用学习那些用不到的理论知识呢?】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现在的职场老鸟,一路走来,有过彷徨、有过迷茫、有过心伤、有过彷徨,更见识过尔虞我诈、见识过恶意中伤,我今天写此小文,看如何帮助题主打好基础、卡位并上位。
一、不仅要学习,还要终身学习:
在我面试过程中,招基础职位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初出茅庐的候选人,跟我诚恳的说,如果您给我机会,我一定把握好机会,好好学习,为公司做贡献。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好求上进的候选人的,但是,一般我都会补一句——“见了老板,你可不能这样说,因为老板不是雇佣你来学习的。”
从学校走向社会,一般都会经历一段适应时间,到你在一个组织里面崭露头脚,每个人根据情况不同,时间可能会是几个月到几年。我把这一段默默无闻的时间称作“沉潜期”,“沉潜期”是如何度过的,决定了你未来在职场能走多高、多远。
1、 毛竹的故事:
在中国的最东边生长着一种竹子,名叫“毛竹”。那里的农民到处播种,每天精心培养等待着种子萌芽,即使农民几年来一直精心照顾,毛竹4年也只不过长3CM。别的地方的人看到这种情景,摇着头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会这样想:花这么长时间种它做什么,浪费时间和精力。
但是,竹子5年后以每天足足30CM的速度生长着。这样只用6周就可以长到15米,这里瞬时间就可以变成郁郁葱葱的竹林。虽然4年间只长了3CM,但从第5年开始了暴风成长,6周时间好像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
但之前的4年间,毛竹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即使拼了命去努力也看不到成果或者即使不被人知道也坚持到底的人们。
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时候,也许会认为他们很不幸或认为他们是傻子,但他们并不是不在成长,而是在扎根,很深很结实的根。等到时机成熟,他们会登上别人遥不可及的巅峰。也许你现在做的事情看不到成果,但不要害怕--你并不是没有成长,而是在扎根。
2、 七次机遇的故事:
哈佛一调查报告说,人生平均只有7次决定人生走向的机遇,两次机会间相隔约7年,大概25岁后开始出现,75岁以后就不会有什么机遇了。这50年里的7次机遇,第一次不易抓到,因为太年轻;最后一次也不用抓,因为太老。这样只剩5次,这里面又有的机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不具备辨识它的能力,跟机会擦身而过;有的机遇来临的时候,你不具备把握住它的实力,不得不跟机会擦身而过。
不具备辨识机遇的能力、不具备把握机遇的实力——背后的原因很可能的是你之前积累的不够。
Tips1:“毛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沉潜期”的时候,根系扎的多深、根系扎得多广,跟它5年之后向天空成长的力量成正比。
Tips2:不想错过机遇、想好好把握住机遇,那就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Tips3:选择了人力资源这个行业,恭喜你,你已经提前各行业提前进入“终身学习”的大军。“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大趋势,十年、二十年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来自于八小时之外的时间如何度过。
二、学些什么,如何学?
(一)人力六大模块如何学?
鉴于我不知道题主的教育背景,就先假设是最不利的一种状况——不是人力资源专业科班出身的HR如何学习六大模块的知识?咱先从专业知识入手。
1,可以去大学旁听或买教材自学:
我当年在人大读MBA的时候,只要有可能就去人大劳人院去旁听人大本科人力资源的课程,也买人大人力资源专业课程的课本来看。毕竟不是科班出身,这种见缝插针的学习,为我夯实人力资源知识体系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有的小伙伴说了,我不在北京,也不想读MBA,那怎么办?
2.有个神器叫——网易公开课:
网易公开课上有很多名校的公开课:比如有新泽西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四川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南大学的《中国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等等;
3.想速成,可考证:
除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课程之外,考证也是一条整合人力资源各模块、形成知识体系的一个过程,题主不妨去尝试一下。记住,六个模块不是单独割裂的,是环环相扣的。
4.案例学习补充经验不足:
对于题主提到的学到了知识却缺乏实践经验,案例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获取案例的途径比较多:
1) 题主可以多参加一些律所、机构举办的讲座,这样可以多接触一些相关劳动法、员工关系等方面的实战案例分享。
2) 题主可以多关注一下网上微课,一般找结合案例讲解的课程来。
3) 微信微课也是个不错的来源,找到好口碑的讲师讲的课多听听没坏处。
(二)除了人力之外的知识还需要补充的:
建议题主还要学一下诸如《战略管理》、《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财务管理》、《会计》、《运营管理》、《营销管理》等相关课程,因为越往上走,你会发现,人力除了要精通六大模块的知识之外,还要对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有比常人更深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可以推荐题主三个书单:
1. 对于初阶选手,必备书单:
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治理》
2) 哈佛商学院MBA教程,《人力资源治理》
3) 迈克尔.比尔等《治理人力资本》
4) 劳伦斯.S.克雷曼著,《人力资源治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
5) (美)爱德华.拉齐尔,《人事治理经济学》
6) 约瑟夫等著,《战略薪酬:人力资源治理方法》第二版
7) 詹姆斯.W.沃克著,《人力资源治理译丛:人力资源战略》;
8) 袁坤,《哈佛人才治理学》
9) 彭剑锋、饶征,《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系统开发与治理》
10) 张再生,《职业生涯治理》
2.对于有初步经验的进阶选手,必备书单:
推荐一篇文章《这88本书,任何一个NB的HR,都该好好的读下》。
(三)学习前提要定计划、做好时间管理:
学习从来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尤其是在工作之后,要想有所前进,就得在8小时之外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与努力。
建议题主根据自身情况,拟定相关的学习计划,比如今年考下什么样的证?比如本月听什么样的课程?再比如,拟定一份书单,多少天之内完成阅读,等等。
对于时间这件事,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为什么有的人可以获得别人无法达成的成就呢?那肯定就是在某一方面他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优势的积累,从来都是日积月累的。
(四)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专家不是短时间内炼成的,一万小时定律说明了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必定在某一方面要经过刻苦的训练与时间的积累。 要想地位稳,必须对自己狠——量变引发质变的量的积累是必须的,那么有没有可能去缩短这个过程呢?有啊,10000小时,客观上是不能缩短的,一个工作日8小时计算,要成为专家需要经过1250个工作日。如果你一天工作10小时呢?那要成为专家需要1000个工作日。如果你一天工作16小时呢?那要成为专家只需要625个工作日。如果你有幸在“5+2,白加黑”的组织中任职,你成为专家的速度将会比同龄人大大缩短——比如我们投行业周工时100小时的同事,他成为业内专家,只需要100个星期,也就是不到两年时间。
Tips1: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质疑我这篇文章写跑题了,人家明明在问你如何学习及实践,为什么你不提实践呢?我想题主已经在题干里阐述的很清楚了,组织目前没有把题主放在所谓的核心岗位去实践,那,我写文章不能无的放矢,只能根据题主条件,来给出可能的方案。只有题主通过不断课外学习,加强自己的方方面面的案例经验,我相信未来一定在题主手中。
Tip2:你与升职加薪的距离也许只差距在8小时之外的差距,在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大趋势的前提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Tips3: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方法很多,当你没有时间接触实际核心工作时,各种各样的案例讲解将给你实战现场感——你见识的多了,当你自然而然到达核心模块时,遇到问题就会游刃有余了——因为你都知道该怎么解决。
Tips4: 10000小时定律告诉我们,成为专家是需要经过量的积累的。世界上没有不经过努力而成为专家的,有额没有不经过积累而成为专家的,所有的努力付出都会在你解决问题的时候体现。速成专家有"捷径",短时间内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内的10000小时的时间是可以提前达到的——这需要你每天额外的付出与不间断的坚持。
以上,都是说的学习范畴的内容,但是职场晋升不仅仅靠你知识积累,还有一些常识性的东西,今天也给题主说一小下吧,那是另一个主题了,展开篇幅太多,先说一下“明象位、卡位准”的问题吧。
三、明象位,卡位准:
明象位,象就是现象,位就是你的位置。有的小伙伴说了,明象位有这么重要么?当然了,你只有明确了你现在所处的位置,“屁股决定脑袋”,你才能卡位准确,从而采取合适的行动。如何明象位呢?那就先来做个基于个人的SWOT分析吧。
(一) 个人SWOT分析,帮你认识你自己:
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S (strengths)是优势、W (weaknesses)是劣势、O(opportunities)是机会、T(threats)是威胁。以上都是针对一个组织而言的,对于个人来说呢,你要明确你的优势是什么?你的劣势是什么?你的外部机会在哪里?你的威胁又来自于何方?只有把这些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有的小伙伴就说了,你怎么知道我的环境复杂?其实,对于HR这份工作来说,不论你所在的组织规模大小,环境都是错综复杂的,因为HR的主要工作对象是组织中的人,所谓的几大模块,充其量也只能算作工具而已。
1 、 首先你要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
首先你所在的组织在所在行业的定位是领先的、居中的还是落后的,这是企业级定位,然后再加上你在组织中的职位——最好浓缩成一句话来概括你的位置,比如“世界500强亚太区总部人力资源部总监”、“国内地产行业前10强总部人力资源主管”。接下来,对标你的知识背景、从业经历从而能够总结出你目前的优势、劣势。
2、 其次你要明白你的顶头上司是什么样的人:
做HR的,识破人心这是最基本的,每个人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同事,顶头上司也许是你的部门领导,也可能是这个组织中最大的老板,要弄清楚你的顶头上司是个真君子还是个假小人,对你未来在公司里面的“幸福指数”直接相关。明白了你的顶头上司是个什么样的人之后,你的外部的机会与威胁也就差不多明确了。比如你很幸运,摊上了一个“护犊子”的君子Boss,那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冲,不必怕背后“暗箭”;如果你很不幸,遇到了一个“明哲保身”的小人Boss,那你做事就务必小心,不仅仅要完成任务,还要防备着随时袭来的“背后暗箭”,说不准哪个时候你就被扔出去“担责任”了。
3、 再次你要明白你所在的位置能给组织贡献什么样的力量:
在这一点上,正面的例子,我就不举了,我给大家举一个反例吧,非HR的年轻人,我们公司的一个高级投资经理小A,进公司的时候是分析师进来的,因为小A工作努力,短短9个月被我们老板提升为投行团队的高级投资经理。但是,老板让他围绕公司战略意图去开展的业务从来不开展,而是拉着公司团队出去拓展自己的业务一年过去了,他所在的小组没有任何业务进账,不仅如此,期间还因为自己的失误,让大Boss谈的快成了的一笔投行业务鸡飞蛋打——原因很简单,他出面通过邮件约了一家以色列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长与我们大Boss的会议,对方认为我们的大Boss肯定会参加,确实这个会议我们大Boss也要参加的,他嘱咐小A约好会议之后务必告诉他一下,结果小A只是抄送了大Boss邮件,既没有按惯例通知大Boss的助理把这个会议加进大Boss的日程表,也没有再次跟大Boss确认会议时间是否OK。结果到开会那天,只有小A自己参加了这个非常重要的电话会议,我们公司的高管一个也没有参加,致使对方董事长得知我方与会人员之后拍案而起,走了。这单几百万美元的生意就这么打了水漂。
年轻人,没有经验不是问题,但是定位不明白就是问题、不听公司领导指派的任务更是问题。在其位、谋其政,你在什么样的位置,除了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之外,如何为组织贡献更多的力量,这是你脱颖而出的可能的前提。
Tips1:职场路的结果千差万别,你能在这条路上走得多高、行的多远,除了知识为基础之外,考校的还有你对社会、人心、组织认识的深度;
Tips2:HR难就难在跟人打交道上,成也是人,败也是人,这需要题主慢慢领悟;
Tips3:各行各业,职业发展的大前提是你要是个好人。高位,一定是有德者居之。
Tips4:年轻就要多学习,大把的机遇在等待着各位!自助者天助之,祝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