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同学,为人仗义,多次借钱给自己朋友。最近,他把借钱不还的朋友,告上了法院。法院通知他去调解,作为法律小白,他一头雾水,向我求助。
诉讼调解,是非常专业的诉讼活动。对于利益攸关的重大诉讼案件,当事人通常都聘请专业律师。
对于一些小案件,基于成本考虑,自己可以亲自参与诉讼调解,熟悉法院司法流程,丰富人生阅历。
以下是王律师依据自己的律师执业经验,为法律小白,量身打造的,高效参与调解的10条建议:
1、什么是诉讼调解。诉讼调解又称法院调解,被国际司法界称为“东方经验”。
诉讼调解,是原、被告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该协议经法院确认,即具有法律效力。
2、诉讼调解的优点。诉讼调解能为当事人省钱,效率高,能缓解矛盾。
调解协议一般能快速履行。在法院引导下,法官和当事人,越来越频繁使用诉讼调解。
3、不能调解的案件类型。询问法官,明确自己的案件,属不属于可以调解的案件类型。
不能调解的的案件,就别耽误工夫,认真准备材料,准备开庭。
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产还债程序的案件,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质不能调解的民事案件,都是不可以调解的。
即使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也是无效的。
4、正确认识法官对调解的态度及作用。调解结案,原、被告双方都不可以上诉。
调解书即使有问题,也不会被上级法院撤销或改变。调解书不用公开,调解结案可以极大的降低法官的风险。
法官对调解的态度一定是积极的。调解过程中,不要和法官有对立心理,要争取法官对自己的同情和帮助。
5、找到对方在意的薄弱点。事先收集对方的相关材料,根据不同的对象,找到对方的薄弱点,争取一击即中。
比如有的公司或者当事人惧怕判决书网上公开后,影响自己的形象;有的公司或者当事人的债权人众多,担心判决书公开后,引发大量诉讼。
有的薄弱点,对方明确知道。有的薄弱点,对方自己都没有发现,需要点破,达到威慑对方的目的。
6、确定自己的调解底线。根据双方的诉求或者抗辩,找到双方的真实需求,综合确定自己的调解底线。
调解是为了尽快达到自己的诉求,不是为了争勇斗狠,压倒对方。
尤其是,双方今后还有继续合作或者交往的情况下,即使逼迫对方接受苛刻的条件,对方将来也会反弹,不利于后续关系的维护。
7、调解沟通过程中,要利用人的损失规避心理,重点强调对方的损失。
例如,如果对方不同意调解,自己一定会上诉;拿到生效判决后,自己也会消极履行,对方会被迫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
8、平衡双方的利益。调解协议达成的关键是利益平衡。利益分为财产利益和精神利益。
财产利益包括银行存款,房屋,车辆,股票等。精神利益包括修复关系,精神慰藉。
搞清楚自己和对方的真实利益关注点,彼此置换。每一次的让步都要伴随对方的让步,比如自己同意降低赔偿金额,可以要求对方缩短付款时限。
9、约定制约措施。调解协议的达成是原被、告双方互谅互让的结果,所以,调解书的事后履行率较高。
但是,为了案结事了,应该要求即时履行,或者在调解书中约定对不履行调解书的制约措施,比如固定金额违约金,违约金的具体计算方法。
10、诉讼调解不能达成调解协议,尽快开庭。解决问题的方法永远不止一个,直接喊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