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口技》创新教学设计

      【课文品读】

        《口技》“善”在一个“善”字开篇,口技表演真妙,虚写艺人形象,虚拟的家庭故事,故事中的波澜,一群听众,道具的简单,失火场景的渲染,音节的响亮,语言的表现力,文章表达手法的精致。

        【教学创意】

        课前检查预习:请学生找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或是描写声音的词语。〔词语的归类既是对文中知识的学习,也是对最后一个学习活动的铺垫〕

        教学活动一:朗读课文

        第一次朗读:学生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清楚明白。第二次朗读:试读第一段,要求读的字正腔圆。第三次朗读:朗读第二,第三段,要求读的层次分明,读出段内层次。第四次朗读:重点朗读第四自然段,要读出层次,读出情景。第四段是重点朗读段落,教师要进行示范朗读,要读出停顿,缓急,读清叙议。〔对于语文课堂的朗读活动,教师应该有具体明晰的要求,朗读要有层次,由易到难的层次。在需要进行示范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勇于、敢于进行示范性的朗读〕

        教学活动二:品析课文

        讨论三个话题:第一,口技者的表演“善”在哪里?(第一个话题的发言内容角度丰富)。第二,我们能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的表现力吗?(第二个话题的发言内容例证充分)。第三,从构思方面看,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技巧写“善”?(第三个话题的发言内容比较专业)。

        教学活动三:积累语言

      请学生独立进行发现,就像课始发现课文中写时间,写声音的词语一样,来积累一个词语板块。

        学生的发现可能有:叠词,一词多义,近义词组,古今词义区别不大的词,双音节词,四字短语,可用成语印证的词等。〔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的分类集中法〕

        〔在这个创意中,学习活动的铺垫是一个亮点,如果没有课前检查预习中学生分类梳理词语的活动,对于第三个教学活动,就很难开展。活动三中的从不同角度来积累课文的词语,拓宽了我对于文言文中词语分类的认识,让我们不仅从词义上来梳理,还可以从词语的形式上进行梳理,尤其是成语印证这个角度,非常新颖,能够加深学生对词义的切实理解。以上几种形式,有任何一个放在一节文言文的学习中,都会是一个比较好的亮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