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化教育》读书笔记2

蒙台梭利说过:“当一个人精神或生理的疾病产生于童年时,这个病基本上是治不了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也说过:“儿童是成人之父。”说的是成人身上所有的品行最核心的都是在儿童时期种下的,而这种“种下”往是他一生最难以改变的。

7到13岁,是人格形成的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孩子如果受到人格上的伤害的话,这种伤害往往是终身的伤害。那么在7到13岁,最好的教育就是避免他受到人格上的挫伤,因为这种挫折有时候是终身难以恢复的。

像台湾一位作家刘绍铭说过:教育的麻烦就在于,聪明人实在理解不了愚笨人的痛苦,像健康的人理解不了身体有残疾的人的那种痛苦一样。没办法共情,你就很难接纳。童年烙下的印记被称为文化刻印——第一道生命痕迹。这道痕迹是最深的一道痕迹,他所刻下的印是你终生难以磨平,难以泯灭的,有时候甚至是难以改变的。

所有的改善都不应该是暴风骤雨式的改善,都不应该是一夜革命那种方式的改善。可能就是一种平衡、一种渐变、一种改良。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的这样的一种改变。正是因为那种文化的禁锢,文化的愚陋,使得早期阶段生命成长是贫血的,生命成长是偏颇甚至是偏激的。所以对于很多新的事物,对很多异己的声音,对于很多不同的教育立场,我们整个的容纳,整个生命的姿态,往往是有问题的,这这一点,北京大学的钱理群老师在《我的精神自传》里面对启蒙者都再启蒙有很深刻的认识。

朋霍费尔说什么了呢?他说这不是你的错,这是你的命。

我们时代生存的基本的一种框架,我们没办法挣脱,可能要再过将近50年,如果好的话或者会短一些,这就是我们的生存状态。

基础教育的回报率是很慢的,基础教育的回报率有时候是看不到的,因为你对学生的影响很有可能是20年以后甚至更长时间的影响,但现在教育被要求立竿见影的显现出来,其实立竿见影的教育往往是比较变态的,在基础教育阶段,你不能要求立竿见影。

当时我问严文蕃,什么算学校的功劳?他说学校的功劳就是孩子进来的时候,比如说他是什么状态,经过你老师哪一些具拿一些非常具体的努力,这个孩子提高到什么状态,这就是你学校的功劳。严文蕃的意思就是要非常个体化,整体的评价会极大地挫伤老师的教育积极性,同时整体的评价有时候是一种误导,使教育中的一切野蛮事情大行其道。

个人受到某种才能的局限,你怎么努力就像丑小鸭一样,丑小鸭是不可能变成白天鹅的。安徒生并不是讲丑小鸭经过努力变成白天鹅,而是那个蛋就是天鹅蛋,下到鸭子窝里了。丑小鸭他要重新去寻找自己,寻找自我认同的过程,最后才成为白天鹅。它成为白天鹅是一种必然,成为什么样的白天鹅是它自我认同的事情,而对更多的丑小鸭而言,它不能成为白天鹅,他只能称为丑老鸭。所以法国的作家萨特还说,拿破仑那样的人自古就一个,大部分人就是在小的领域里不厌其烦地、重复的劳动,最高最好的状态也就是在小的领域里做出一个比较大的格局来。比如你从教书匠成为名师,成为受人敬仰的人。

什么是最好的教师?我认为能让学生对其知识折服,道德肯定,情感依恋,精神敬仰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按照钱理群老师所说,首先要很美,无论是相貌,无论是服饰,无论是语言,无论是情感,应该是很美的,教师是美的化身。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里所说的教师为什么要美啊?因为教师是父母之外所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他人。这个他人给他所烙下的痕迹是非常深的,所以教师应该是很美的。其次,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教师应该是广博的,他应该是一个杂家,因为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他所研究的不是知识的精深,而是视野的广博,它应该是一种人性的厚度,包括理解力的宽阔,这应该是基础教育教师一种重要的品格。基础教育最核心的是境界问题,它不是一个功利的目标,不是培养出多少学生、造就多高的升学率,更核心的问题是你能不能更全面的、更充分地关注到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当然,我们教育遇到的最大挑战也在。

这罗杰斯,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特别强调,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都应该做一个建设,他跟弗洛伊德不一样的地方就在这里。

第二,你能不能更充分地接纳自己以及自己的情感?自我接纳,能不能做到呢?其实这一点非常重要。绝望,会影响到自我认同,包括对他人的认同。罗杰斯说的第三点是人能不能变得更加自信,更能自我定向。第四,他是不是越来越变成自己喜欢的那个人。

健康的精神孕育健康的身体。一个有教养的教师,所谓的书卷气是靠读书读出来的,靠一行行读出来的,一年年读出来的,靠耐心读出来的,所以自我造就也是一个漫长的道路。

很多老师到我的博客上骂我署名就是“家里没有1000册藏书的老师”,这就是我刚才说的文化禁锢,那种鄙陋,它所造成的敌意,非常容易有敌意。家里有藏书其实是非常美好的事情啊,周末躲在家里看看书,到公园走走,看看电影,听听音乐,我相信这是一个教师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今天早上还在想,如果我要跟老师叮咛的话,我就想说这一句话:让我们重新成为读书人吧。

我强调基础教育的几个词,一个是仁慈,一个是耐心,前面仁慈讲得比较多了,卡夫卡说:“人类因为没有耐心,才被上帝驱除伊甸园;又因为没有耐心,再也回不了伊甸园了。”我们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没有耐心造成的。没有仁慈那就不是教育。

我想一所健康的学校,一种健康的文化,一个健康的团队,包括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极其重要,因为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构成了对你产生直接影响的生命气息。

学校要有写在墙上的文化,但是我觉得更核心的文化不是写在墙上,而是生命形态的文化。就是每一个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姿态。其实教师最重要的一种影响是一种生命的影响,你说人不在场,心不在焉,照本宣科,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一种藐视。

钱理群老师说好老师上课就应当全情投入,忘乎所以,有一种生命的投入感、燃烧感,而这样的老师一定会从学生那里反馈出更多的积极信息。这样的积极信息我相信对老师而言,生命也是被润泽的。

每天读书写作,和别人交流,鼓励别人、分享别人,你可能会觉得很忙碌,但这个忙碌是你的志趣所在,是你的价值所求。所以在这个忙碌过程中你也提升了,你也得到了很好的回馈。比如跑步,跑到一定程度,身体会分泌出一种“蜜”来,一种化学物质,你觉得很甜蜜,所以坚持跑步的人为什么停不下来,就是因为对那种“蜜”你充满了渴望,你只有跑了,你才能分泌出来。阅读、生活其实也是这样。

教育是中年人的事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