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自毕业工作以后,沉迷于摄影、软件等等各种“外道”已久,有一段时间没有认认真真像大学时那样专心地阅读一本书籍了。
几周前心血来潮,清空了当当网的购物车(也因此搁浅了其他消费计划),其中就包括这本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大学读先生的《国史大纲》时也曾耳闻此书,只因机缘未到缕缕错过(实际上还是因为懒)。
日前书籍到手,挑出了这本书,下决心用了一周时间认真通读,既借机重构、明晰了头脑中的史观基础,也重拾起了“严肃阅读”的习惯。
钱先生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自汉代以降,历唐、宋、明,止于有清一代。又大抵从组织(官制)、选举(考试)、经济(赋税)、兵役(军事)和得失检讨等几个方面提纲挈领,对历代政治制度的诸多细节和问题因果进行总括。
假如说钱先生的《国史大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史》是一部国家通史,则本书可以说是其中政治制度方面的详细注解;如若说吕先生的《中国制度史》是我国制度方面的一部专门史,那么本书则完全可以作为前者的详细纲要。难怪乎三联书店在末页注之“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事非经过不知难,书到用时方恨少。但我历来坚持认为,阅读不一定非得着眼在“用”上,无用之用方为大“用”。阅读的意义,相信平时很多流行于深夜、烂了大街的“鸡汤”已经作了深度概括,无须我再赘言。包括史书在内的书目,对它们习惯和情感上的喜爱,是促使我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的决定性因素。在这个过程享受到的,不单单是上面所提到的“史观重构”“习惯重拾”,还有严肃阅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将“消遣阅读”比作狗刨式的戏水、而将“严肃阅读”比作夏日我们从岸边一跃而下、奋力入底的潜泳,这二者能够为阅读者带来的“快感”是迥然不同的。假如你会游泳,那么你一定能够理解这二者的不同所在。
古人有句话“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此话有其内涵所在,然则恐非必然。阅读应当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却不能成为一项“任务”。阅读不应该成为禁锢自我的行为,我们正是通过阅读才能不断思考从而打破思想上的桎梏。
是为写在读书笔记最后的话。
2017.12.27 于梅兜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