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电脑,发现自己收藏了好多东西:关于时间管理、关于写作、关于影视、关于书单……一共11G。
我看了一下时间,这些东西我已经半年没有动过了。
就在我全部选中并删除的一个月后,我做到了两天写一篇文章,一周看三部电影,每天读一小时的书!
我的时间从之前的一天24个小时,变成了一天48个小时!
而这些,我只做了一点:行动!
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舒瓦普请教效率专家艾维利,问他怎么才能把公司管理的更好。
艾维利递给舒瓦普一张白纸,说:你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最重要的六件事,然后用数字标明每件事对于你和你公司的重要性。
写完后,艾维利接着说:明天早上起床你就开始做第一件事,直到第一件事完成再做第二件、第三件......直到你下班为止。每天都这样,直到你熟练了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实验你爱做多久做多久,然后给我寄张支票过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一个月后,舒瓦普寄去了一张2.5万美金的支票,并在信上说,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五年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的钢铁厂。
其实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得了一种“爱收藏”的怪病,告诉自己先收藏再好好去看,结果并没有再记起来过。
所以当你发现一个好用的技巧或资料的时候,我建议你直接去消化掉,不要等,如果消化还不够,那就去分享。
如果把一个技巧当成100分,你读完只能吸收10%都不到,但你如果实践了可以得到60%,如果实践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又分享了出去,那你可以吸收至少80%。
只收藏永远只有0,去做了才有1,有了1它后面的0才有意义!
我关注一个抖友,本来就是一个开小卖部的,有一天想研究社群和抖音了,就开始买书学习。
他三个月时间把粉丝做到了20万,每天变现达5000+,还吸引了他学习的那个老师加入他的社群。
于是我就去研究他的朋友圈,他的公众号和他的每一条抖音。
我发现他的抖音很多都是抄的,朋友圈很多干货也是别的大咖的。
但他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把每一天干货都去自己实践,然后加上自己的实践心得再发出来。
朋友圈里他会收集很多同一领域行家输出的干货,自己实践过后,转化成为简报,每天发在朋友圈,帮助朋友圈的人一起成长。
就是靠着一颗“行不行先去做”的心,他利用两本书和关注同行业的一些行家的账号,做起了自己的小ip 。
现在的我,不会再把资料简单的存放到网盘,而是整理消化后把自己的思考转化成文字放进去,隔一段时间还会拿出来温习一下。
当我真正去用的时候,我才发现我的每个思考都价值上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