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同时有都是现实主义者,当理想主义撞上了现实主义多半会妥协,似乎在现实面前理想过于苍白无力。现实是一座山,压在那里可能让你几十年动弹不得;现实又仿佛是一条无止境的道路,从起点出发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终点。
在《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多么想走出养育自己的贫瘠黄土地,扒上火车去一片陌生的城市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内心强烈的愿望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他想尽一切办法去了解外界,或许外面的世界驻扎着内心的理想。
孙少平无法摆脱自己是一个农民的现实,无法让自己吃的食物从黑面馍变成白面馍,无法和自己理想中的生活平起平坐。然而少平没有放弃自己,即便自己的哥哥已经开了砖厂,自己的家庭已经过上了好光景。少平依然离开了养育自己多年的家,他去了黄原,那个可以让他理想生根发芽的地方。
少平知道外面的生活会更加艰难,如果选择和哥哥在砖厂干活可以很快稳定下来,但少平不甘心这样过活。因为在他的世界里有村头柴草垛点着煤油灯通宵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记忆,在那里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少平之所以想走出去不是因为他嫌弃农民身份低,他只是不想让有限的年华在时光面前越来越暗淡。
所有的人都会老去,老去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容貌还有我们对未来生活美丽的向往,理想主义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我们每个人精神世界的衰老。让我们的内心始终充满着汹涌澎湃的感觉,不会因为岁月的老去对生活心灰意冷。人们的内心因为拥有理想到了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对好光景的追逐,理想就像星星之火一旦点燃就有燎原之势。
现实主义会让我们客观理性对待生活,不敢有太多不切实际的期望,始终告诫自己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理念。因此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时多少会觉得苍白无力,如果现实生活是一道菜,这道菜即便在好吃因为总吃也会觉得索然无味。现实生活如果没有理想去打破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时间愈久散发的味道愈恶臭。
或许孙少平离开双水村,选择到更为繁华的黄原做一个揽工汉就是希望看到更为崭新的未来,无论在黄原多么艰苦,但眼前的一切都还是未知的。无论是好是坏都有变数,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他的思想是在成长的,他绝对不愿意接受一个一眼就能看到一辈子的生活模式。很显然孙少平在双水村的生活就是完全确定自己一辈子当农民的命运,这对于一个已经读过高中的有志青年真的无法接受。
到了黄原的孙少平过的一点也不轻松,年纪轻轻的揽工汉因为不懂技术活,时常找不到工作。没有收入的他只能选择去蹲票房,饥肠辘辘的年轻人感受到外面的现实似乎比双水村的还要残酷很多倍。
当他一天天在揽工聚会中心找不到活,内心变得有些焦躁,身无分文的他必须暂时找一个落脚点。来到了诗人贾冰老师家里,贾冰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在理想信念下他写出很多优美的诗歌。可诗人并不能解决好自己的生计问题,他的妻子每天清洗猪大肠非常辛苦,让贾冰帮忙都没有时间。
对于贾冰来说也是极为恼火,他不由得问自己,当诗歌遇到了猪大肠该如果抉择?这个问题问到了孙少平时,孙少平无言以对,他必须暂时面对现实去工地干活谋生。这个时候理想主义显然处于下风,无法解决自己生计问题的理想都是扯淡。
当孙少平来到了工地,看到揽工汉每天辛苦的工作,到了晚上倒头就睡。没有门窗的土窑里挤了那么多人,生存环境差到极点。富有诗意的孙少平不由得说出:鼾声屁声声声入耳,脚臭汗臭臭气熏天。这就是揽工汉每天必须面对的生活,可你说他的不想洗澡让自己干净吗?当然想了,可在外打工身不由己,这样的现实谁都没法克服。
当孙少平的脊背被石头压出了血渍,他的内心不是在流汗而是在流血,自己一心想要看到的世界怎么是这样一番情景。可少平没有对不公的命运说不满,反而努力的坚持,最后他的付出感动了曹支书一家,也就是遇到了曹支书这个贵人少平才有机会来到大牙湾煤矿,改变揽工汉的命运。
生活有时候就是在不停的和我们开玩笑,并且这个家伙不按常理出牌,当我们有烦心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生气。你不妨问问自己是不是不懂幽默,理想主义存在有时候就是让你懂得生活的幽默。生活时常让你忍受巨大苦难很有可能是在和你开一个玩笑,如果你当真了那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实事。如果你不太在意,这个玩笑终究会过去,一个崭新的开始就会出现。
那些中毒太深的理想主义者很容易因为看不惯现实的不满,把生活的玩笑当真,结果自己就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有多少年轻人不停的问自己,为什么我总是做一件自己不喜欢事情。可他们从来不会问自己究竟喜欢做什么事情,思想仅仅停留在对当下不满这个阶段。
事实上很多有大成就的人起初做的都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甚至很多功成名就的人做的事情也不是自己喜欢的事情。理想主义往往会提醒我们当下生活有那些问题但它永远不会给出我们解决的方案,如果在你的世界里遇到了理想主义撞上了现实主义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