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礼是中国人的习俗,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彩礼已成了所有中国农村男孩父母的恶梦!
我在河北的农村生活了五年,那里的男女比例失衡更严重,彩礼更是压的男孩一家苦不堪言,女孩家都乐在其中,尤其是穷人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彩礼说成了是女孩的身价,男孩女孩家都觉得这钱应该拿!
我最开始听到这个词时很是震惊!身价这个词在当今用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明星大腕的出场费,赤裸裸的交易!在古代用这词最多的地方可能就是红楼里了,某某姑娘身价是多少,肮脏不堪的交易!如今这词用在了女孩嫁人时的首要条件里,真不知该如何解释!
我在河北生活的那几年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县城里的女孩儿的彩礼只是象征性的,大多数男孩儿家都能拿的出,县城周边的农村彩礼就要翻上一倍,在偏远一些的农村彩礼又要翻一倍,在我的认知里,有钱人应该多要,而穷人应该少要,这才符合逻辑。
后来我来了城市,发现大城市里根本没有彩礼,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只要你不影响到别人,可以随心所欲!
看的多了,就慢慢懂了!
我也生在农村,没读几年书就辍学在家务农!还没到能登记结婚的年龄,根本就不懂人为何要结婚,媒人就上门了。父亲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到了结婚的年龄就该结婚!”这是父亲的逻辑,也是全天下大多数父母的逻辑。
就这样,通过媒妁之言,在刚过能领证的年龄,走进了婚姻。
我们的婚姻自然都是按当地农村的风俗办,实际上是两个家庭的联姻,都由父母操办,媒人两面传话,跑的甚欢!
在我的东北老家那个人烟稀少的小农场,思想观念却并不落后,大家对彩礼并不是很看重,要的太多反而被看不起,在我结婚那一年,彩礼最多不过三万块,能要出三万块的寥寥无几,却被人在被后嚼舌头不少,这样的环境下,父亲给我要了一万块的彩礼,在当时,在当地,属于中等!
筹备婚礼的很多细节我都不大记得,必竟都是父母操办,可我却永远也忘不了媒人来家里送彩礼的那一天,父亲一遍一遍的跟媒人讲:“你回去可一定要跟他家说,这一万块钱我们家里一分都不要,都给女儿带回去!我家也不给嫁妆了!”媒人走后,父亲让我把钱用自己的名字存起来,不到万不得以不要乱花!当时年少无知的我并不知道父亲为何对这件事如此在意!
第二年夏天,邻居家比我小一岁的女孩儿也结婚了,没要一分彩礼,婚礼上所有的程序都是格式化的,只有一个环节是特殊的,司仪先生大声的向众人宣布:“新娘父亲给新娘陪送十万元的人寿保险”!这件事在当地引起了一阵波动!
事情快过去二十年了,人到中年,孩子也大了,经历了生命中的各种坎坷,看透了人性中的冷暖,终于明白父亲当时为何对我那点彩礼的归处那么在意!
邻家女孩儿的父亲是公务员,女孩儿从小不愁吃穿,倍受父母宠爱,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就没在继续读书,父母送她去学了摄影,在当地自己开了一家小照相馆,虽挣不了大钱,但足够养自己。
婚礼上那十万保险是在向女孩儿婆家示威,他们家女儿不白吃婆家饭,娘家有能力保护她,再加上女孩儿有自食其力的能力,无论婆家换成谁也不敢低看了女孩儿!
而我的父亲只是一个出苦力的农民,当时家里一贫如洗,全家七口人挤在一个四十平的出租屋里生活,再加上母亲当时有严重的焦虑症,精神恍惚,可想父亲当时有多艰难。第一次嫁女儿,心里有多少担心,怕婆家小看了受欺负,他无力保护女儿,女儿又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那一万彩礼要的有多无奈,那点钱也只能暂时的保护女儿,以后的命运只能靠天安排!
我结婚后,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也买了房子,几个妹妹结婚时,父亲都没有要彩礼!
在河北的农村,人们的思想还相对保守,重男轻女也比较严重,婚姻可以说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命运的好坏基本都掌握在男人手上。而女人婚后要面临的各种风险中最大的便是生育风险,国家当时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在那里就是人人视而不见的一纸空文,两个孩子的家庭里肯定有男孩,没有的就得接着生,那种情况下,有几个女人能有狠心抛下孩子,轻易离婚,好坏都得认命!
虽然每对父母都希望家里有儿子绪香火,但也还是心疼女儿的,只是那样的大环境里也很无奈。
幸好男女比例失衡,女孩儿家里抓住这个机会,要的男孩家里倾其所有,甚至负债累累,再加上愚昧无知,互相攀比,觉得彩礼要少了,女儿没面子。这种情况哪家还敢怠慢女孩儿,万一不过了,再娶可就难了。婚姻如同博弈,双方其实都苦!
归根结底,城市里的女孩儿挣钱的机会多,活的也相对有尊严,农村的女孩儿只能靠命,尤其是不能自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