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哥读诗】
感性呈现的精神源头
——读牛敏的诗《乡村》
“美,就是理念感性的呈现。”黑格尔这句话可能说的不是诗,但似乎可以解释所有表现和阐述美的艺术创作,诗歌做为文学艺术的源题材,本身具备呈现美的特点,同时也是感性的产物,诗人借此抒发自己的感情、思想、觉悟、认识等等。牛敏的诗《乡村》在抒发自己对本诗主题的认识上,将客观呈现梳解为感性呈现,读罢这首诗,让我们的“乡愁”如同涓涓细流,轻盈曼妙,诗情画意铺显。
书写乡村是中国诗人的诗歌写作传统,从《诗经》到唐宋诗里“田园诗”及清代之前的文人借歌咏乡居抒发情怀,再至近现代白话诗里的“乡恋”“乡愁”等主题,此间不乏脍炙人口的诗句。当代诗歌尤其是诗歌发表环境的多元化以后,诗人对乡村的理解充满了思考和忧虑,乡村主题被直接从田园诗中剥离了出来,社会层面上乡村成为发展和变革的瓶颈,多少年赖以筑建的文化剖面发生变化,诗歌如何介入和如何升华,成为乡村主题诗歌创作的新课题。牛敏的《乡村》诗别出心裁,将原始意象加以抽象,句子新颖,展现出不一样的画貌,情感质朴而丰富,景象恬淡而温馨。
“留在槽头,因为有一根缰绳
静候成石桥边的水井,隐忍的话语
很少有人汲取”
这首诗起句即产生了“动静”,将一副类似简笔画的画面呈现了出来,这种呈现是客观的,却带着深深的感怀:“隐忍的话语/很少有人汲取”,表面上是一种视觉表现,却又给人一种隐喻的感觉,乡村的宁静与与世无争表露无遗。
“细细咀嚼比缰绳更长的岁月,以及栖息在
时光中的鸟鸣,白雾和蝴蝶之间的黎明
”
“岁月”比“缰绳”更长,这是很值得玩味的表述,因此“长”的岁月,也让时光具备了可凝的美,“鸟鸣、白雾、蝴蝶”却又是可幻化的、可联结的存在,“之间的黎明”若隐若现,则证明了诗人对乡村现实的态度。
“平心静气地消化白露、霜降、小寒、大寒
雨水、惊蛰、芒种
期待谷雨、小满、清明”
当诗人把不完全的二十四节气只用“平心静气地消化”和“期待”这样的短句和词汇组成一节诗,一个文本完美收官,给读者留下诸多余意。我们可联想到作者此时的用意:农耕文明所创造的美与价值才是乡村存在的真正意义,它的宁静或者孤独甚至遗传性都是乡村历史之美和现实之距的关联因素,也是诗人写作中不可绕行的精神源头之一。
2018.8.11
牛敏简介:内蒙古四子王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学会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诗歌编入《中学生朗诵诗100首》《中国诗歌年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等选本。曾获《草原》文学奖。出版诗集《风过野山坡》《漂流》《牛敏诗歌选》。
附:牛敏的诗《乡村》
留在槽头,因为有一根缰绳
静候成石桥边的水井,隐忍的话语
很少有人汲取
细细咀嚼比缰绳更长的岁月,以及栖息在
时光中的鸟鸣,白雾和蝴蝶之间的黎明
平心静气地消化白露、霜降、小寒、大寒
雨水、惊蛰、芒种
期待谷雨、小满、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