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小满,雨来得恰好。天色微阴,云气低垂,竟不似前几日那般燥热。我想,这雨大概也是知道节气的,晓得该来便来了。
虞山在雨中静默着。远望过去,山色如黛,烟雨蒙蒙,竟像是谁用淡墨在宣纸上晕染开的一幅画。山脚下的树木被雨水洗得发亮,叶子绿得几乎要滴下水来。山腰处缠绕着薄雾,时而聚拢,时而散开,仿佛有无数看不见的手在拉扯着这层层轻纱。小区的各种鲜花在雨中格外鲜艳,粉的似霞,红的如血,黄的赛金……雨丝斜斜落下,打在树叶上,打在屋顶上,打在地面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倒也不吵闹,反而衬得这山更静了。
古人称小满之雨为“霖”,这称呼颇有些雅致。农人们望着这雨,心里盘算着田里的麦子该灌浆了,菜畦里的秧苗也该拔节了。菜农、果农们则希望这雨下得再透些,让蔬菜瓜果喝个饱,来年能卖个好价钱。他们粗糙的手掌接住几滴雨水,脸上便绽出笑容来,仿佛已经看见了秋后的收成。城里人倒未必在意这些,只是觉得这雨来得恰到好处,驱散了前几日的闷热,连呼吸都顺畅了许多。
我想起小时候,每到这个时节,母亲总会念叨“小满小满,江河渐满”。那时不解其意,如今想来,这话里竟含着多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活的期盼。小满的雨,不似春雨般那么羞涩,也不像夏雨般那么暴烈,它来得从容,下得温和,恰如人到中年,少了几分浮躁,多了几分沉稳。
这雨下着下着,时大时小,连绵不绝。路的行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撑伞匆匆走过,水花在脚下溅起又落下。虞山北路上一辆辆疾驰的汽车在雨中晕开一团团洁白的晶亮的水光,如珠帘般飞洒开来。我想,此刻有多少人正倚窗听雨,有多少人正冒雨归家,又有多少正望着这雨,想着故去的亲人、上班的子女、苦读的孩子……
小满的雨,愿你淋湿干旱的土地,也滋润渴望丰收的心灵;愿你洗净尘世的浮华,也冲淡人们心头的愁绪。在这烟雨朦胧的时节,愿每个在雨中前行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归途。
(何志平于乙已年小满由感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