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欧莱雅20年》之一

   欧莱雅在中国20年,是为数不多的既没有遭遇重大挫折也没有错失新机会的化妆品公司。如果要考察中国当代美妆市场的发展历史和未来走来,欧莱雅几乎是一个范本式的公司。

1、欧莱雅的业绩如何:1998年至2016年,欧莱雅的全球销售额从115亿欧元增长至258亿欧元,增长率为124.6%;欧莱雅财报公布2008年-2015年的中国业绩,从69.5亿元增至149.6亿元,8年间增长率超过了100%

2、欧莱雅在1997年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1)1997年5月,欧莱雅在上海虹桥展览中心开设展柜,正逢法国总统访华餐馆,在欧莱雅展柜驻足。第二天上海最知名百货公司百盛公司邀约欧莱雅开设专柜。

2)这个事件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划的结果:欧莱雅中国时任CEO从法国领事馆了解到总统访华消息,派人连夜撘展台,且派人在人群中免费派发试用装。(注:同样借助国家领导人访问借势的品牌还有哪些?可延展梳理案例)

3、欧莱雅在中国的这些年:

1)1992年,在香港启动中国公司的筹备工作;

2)1996年,欧莱雅在中国与苏州医学院成立合资公司,其后仅花两年时间,欧莱雅完成从合资向独资的转变;

3)1997年,欧莱雅在上海开分公司,同期在北京和广州成立办事处;(注:宝洁在1997年解决从广州把产品卖到上海和北京的跨省分销问题)

4)1998年,广西某渠道商成为欧莱雅第一批经销商之一;广西南宁市第一家百货专柜,当日销售额达到近6000元,且经销商利润及其可观;(注:1998年的6000元,相当于2017年的多少钱?可以推算当年南宁的购买力)

5)1998-2001年,欧莱雅经历近两年的压货期,并逐步拉高给经销商的进价;在此期间,在中国重建百货美妆专柜的形象标准;

6)2000-2002年,欧莱雅花3年时间,从零搭建专柜管理体系;(注:比如专柜管理、会员制度、美容顾问专业性、营销、对入驻百货商场促销的配合度等);

7)2002年,欧莱雅进入高速增长期,且连续13年保持双位数的增长;

附:

1、欧莱雅中国近8年销售额情况(单位:亿元)

2、欧莱雅集团过去19年全球销售额变化(单位:亿欧元)

3、欧莱雅旗下各品牌的引入时间及主要竞争对手

1997:

欧莱雅;主要竞争对手:Olay、自然堂、力士、潘婷

美宝莲;主要竞争对手:悦诗风吟、爱茉莉、伊蒂之屋

兰蔻;主要竞争对手:雅诗兰黛、雪花秀、资生堂

巴黎欧莱雅沙龙专属;主要竞争对手:沙宣、GoldWell

1998:

薇姿;主要竞争对手:悦木之源、欧缇丽、芙丽芳丝

1999:

卡诗;主要竞争对手:爱特纳、艾凡达、欧舒丹

2000:

郝莲娜;主要竞争对手:海蓝之谜、迪奥、娇兰、CPB

2001:

碧欧泉;主要竞争对手:娇韵诗、馥蕾诗

理肤泉;主要竞争对手:悦木之源、欧缇丽、芙丽芳丝

2003:

小护士(本地收购);主要竞争对手:丹姿水密码、郁美净、美加净

2004:

植村秀;主要竞争对手:BOBBI Brown M.A.CNARS

羽西(本地收购);主要竞争对手:佰草集、雪肌精、兰芝

美奇丝;主要竞争对手:施华蔻、Gold Well

2007:

拉夫劳伦香水;主要竞争对手:欧美香水品牌

阿玛尼;主要竞争对手:香奈儿、纪梵希、TomFord

2009:

迪塞尔香水;主要竞争对手:欧美香水品牌

科颜氏;主要竞争对手:倩碧、伊丽莎白雅顿

2010

修丽可;主要竞争对手:悦木之源、欧缇丽、芙丽芳丝

2013

圣罗兰;主要竞争对手:纪梵希

科莱丽;主要竞争对手:飞利浦、YAMAN、日立

2014年

美即(本地收购);主要竞争对手:森田、一叶子、我的美丽日记、韩束

2016年

淳萃;主要竞争对手:施华蔻、滋源

香邂格蕾;主要竞争对手:欧舒丹

PS:以上文字是阅读《欧莱雅20年》文章所做读书笔记,仅用于个人学习分享。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