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嘭!嘭!今早刚去到球场,我连续投了3个球都因气力不够打在篮框前沿弹回。
“ 哟!今早没吃早餐!”声音从我身后传来,开始我以为不是跟我说话,所以继续专注的投球。“今早是不是没吃早餐啊?哈哈!”声音在我身旁响起,我扭头寻声看去,原来是隔了好久没来打球的一位阿叔,他刚远远走来看见我连投3球的一幕,所以跟我开起了玩笑。我笑着“X叔,早晨!吃了!吃了!”阿叔又接一句“看来没吃饱,缺了二两粉!”大家都笑了起来,接着球友们纷纷与X叔打起了招呼。
接下来大家继续投球,适应了一会,我手感来了,“唰”进了一个3分球,阿叔接了球抛向我“再来一个”!“唰”我又投进了,“奖励一个”阿叔把球抛向我时说。“唰”又进了!连进3个3分球,阿叔“不错!不错!进步很大"的夸我。“哈哈,运气!”我开心的答道。
我拍着球走进3分线内继续投球,大家边投边聊天。“好久没见您来,X叔”一球友问刚来的X叔。“腰间盘不舒服,不敢打了”X叔双手摸了下自己的腰。就这样边聊边投球,氛围相当不错。
就我转身捡球时,看了眼对面半场正在打球赛的老公,他刚好跳起投进了一个2分球。“再投不进,你就下场换回你老婆上来的了,你老婆投得都比你准。”旁边坐着在看球赛的球友开玩笑的对老公说。老公因为膝盖疼不敢再跳着投球,但多年的跳投改为不跳他就投不进了,估而球友们老爱开这种玩笑。
我捡起球转身在原地微微弯腰拍了几下,然后起身顺势借力右手将球推出,球被推出一道长长的抛物线,尔后“唰”进了篮框,进了个超远3分球。“可以喔,那么远都投中。”一球友远远的对说我,我像受了鼓励样,接过球友扔过来的球又继续投,不知是不是“行规”,投中了基本有人会专门提供球让投入者再投,感觉像是一种奖励制度。“唰”、“唰”接连两球又被我投进了。
扔球给我的球友不自觉的“哇,厉害!确实比你老公命中率都高”,我也开心的跳了起来“耶!哈哈,今天运气好像不错!”。刚才开我玩笑的X叔说“哈哈,赶紧买彩票去!”我说“可惜啊,彩票这东西不是靠我的“运气”能中的。”在我旁边的球友说“你力气比以前大了很多哦。”我笑着说“投多了较懂发力了。”
想当初不懂发力时,我手臂都酸了还是篮框都碰不到,后来经过我坚持不懈的“锻炼”,就慢慢有了所谓的”球感”。一球友笑着说“对,她现在懂得发力厉害多了,之前看她投三分球时超费劲,用尽全身力气同时‘哎呀’一声球还是碰不到篮筐。”“没有激起一点‘水花’特别漂亮,对吧”又一球友接话道。在场的听了都开心的笑了。我自己想想那样子确实挺滑稽的,也笑了起来。
今天球友们友善的“鼓励”让我倍感温暖,这让我想起了成长中所受到的“打压”和“打骂”。它们让我失去自信的同时,对自己所做之事充满怀疑,它们如影随形,像枷锁样束缚我的思想,让我在前进的路上举步维艰。
如今的我,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就是为了不让孩子再受这种教育。新时代的教育,应是给足孩子关爱,让孩子心满阳光,自信大方,自强不息,充满大爱的一代。而学会“共情”、“鼓励”和“表扬”等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我们家长要学会的“本领”。
时代的脚步推动着我们不断进步,看着一群刚到球场的小朋友,他们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让我嘴角不自觉的往上扬,希望他们长大后也能笑容常伴。
球场上每一次投篮都是检验自己能力的“挑战”,与此同时每投进一次球,又是增强我们“自信”的一次机会。孩子们,希望你们在自信的路上越挫越勇,大步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