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绣岭
7月2日,分别37年的老同学相聚于柞水。这是自1984年丹凤师范毕业后的首次相聚。
由于儿子车辆限号,今天参加同学聚会,得乘坐公共大巴车客车前往。
晨7时,由家出发先乘坐共交车,到达西安城南客运站。没有赶上第一趟客车,只好购买8点半的第二趟客车票。
客车延迟5分钟出发,很快驶出西安南郊,进入秦岭深山。秦岭群峰向后快移,路边树木向后飞奔,一座座青山葱葱郁郁,波涛起伏的绿色大海,绿得让我心醉,我的万千思绪在秦岭深处驰骋飞扬。
大巴车穿过了八九个隧道,于9:13分,穿入秦岭终南山最长的公路隧道。9:29分驶出终南山长隧。客车在长隧道中,共行驶了16分钟。这条隧道长18.02千米,它是亚洲最长的隧道。正因为秦岭有了这条长隧道与很多短隧道,才使秦岭天堑变通途,将从前由西安至柞水的2日行程,缩短为1个小时!让中国南方与北方交通便利,距离缩短!这是中国公路建设的伟大的奇迹!
上午9:47分客车到达柞水客运站。
我出站,就被陈峰和徐光东两位老同学车接。他们说,8点多,他俩就来到车站等候了。他们等候1个多小时,真是辛苦了。
陈锋曾是柞水县马家台乡的教育专干,后来被选举为曹坪镇的镇长。徐光东先后工作在柞水县教研室和教育局。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体书法,系柞水书法协会成员之一,其作品经常参加书法展览。他还是诗歌爱好者,其诗作常见于文学平台。
上了陈锋小车,徐光东与我同车前往凤凰古镇。驱车50公里,约40分钟,到达凤凰古镇东站。去那里,是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商洛各县的同学。
车到达凤凰古镇东站,赵昌正同学早已等候在东站出口了。
赵昌正同学曾就职柞水县教研室和柞水县教育局,曾担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他现在担任湖南省株洲市新世纪高级中学的副校长。赵昌正,笔名秦岭牧笛。他对古诗词潜心研究,他谙通格律诗,是多产的词作家。因为家里有事,他请假探亲归来。
四名柞水籍同学,在凤凰古镇东站稍等,一刻左右,远道而来陈义德和张成银同学驾车到达,我们相会。见面后大家非常激动,分别37年的话语,却不知道从何说起,大家只是憨笑。人生相逢真是不易!
商南籍陈义德同学才退居二线。退二线前是县就业局局长,兼县人社局副局长。陈义德曾是班里的学霸,写得一手好文章,语文老师曾把他的习作作为范文,在班级讲评。今天他携带妻子吴晓妍同行。吴女士是商南县幼儿园的园长。同车的还有商南籍徐厚宝同学。徐厚宝曾是商南县试马镇教育专干与中学校长,现已退休。
陈义德驾车途经丹凤县,在高速路口,接上候车的林谋智同学。丹凤籍林谋智是丹凤县书法协会会员,写得一手漂亮的草体毛笔字。他曾是丹凤峦庄中学教导主任,也已退休。
陈义德小车行至商州市,接上等候的盛长勤同学。商南籍的盛长勤,曾经是商洛日报社的主编,编辑。去年退休。这辆车上已有四位同学,一位夫人同行。 他们行至山阳县,与等候的山阳同学相遇。
山阳县张成银同学自驾小车,同行的有倪德华同学。山阳籍张成银曾是山阳县人力资源局局长,近期也已退休。倪德华曾是山阳县城关三小的校长,也是最近退休。他俩在山阳县高速入口处等候商南、丹凤、商州同学到达后,同行。
中午11点多,三辆小车,共有11人会合于凤凰古镇东站。之后一块向西同行。驶往同学聚会行程的第一站_凤凰古镇。
阔别三十七年的老同学首次相聚,大家长途跋涉来到凤凰古镇,一路十分辛苦。
凤凰古镇有我舅舅的家,舅父家曾是农家乐,只是近半年停止营业。既然同学们千里迢迢来到古镇参观,何不请同学们到舅父家喝水歇脚?因此,我安排舅父为同学们接风。
舅舅家位于凤凰古镇老街的上街。舅父已经77岁,只因上了年纪,近半年才停止农家乐经营。但舅舅得知我的请求,便欣然答应为我的同学们做顿午餐。
舅父忙碌的半天,于中午12点,一桌丰盛的家乡饭菜端上桌来,同学们边美食边评论,赞不绝口舅父的手艺。
林谋智同学细心,观察饭菜种类与数量。他给我说:你舅父竟然为我们做了18道菜,一个汤。还有压台的正在做着的金牌菜,还没做好,大家却说吃饱了,纷纷离开了座位。"舅父恳请大家坐回原处,尝尝参汤丸子。可同学们说吃得太饱,执意不能再吃下去了。
同学们说:好几道菜都是第一次尝到的,每道菜都特别好吃,有地方风味,真是辛苦老人家了!
我说:"非常高兴能在舅父家里与许多年没有见面的老同学们相聚,非常高兴,招待老同学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
凑巧的是,我们刚走进舅父的家门,屋外就下起了瓢泼大雨,而且大雨一下,就是三个多小时。使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留下吃饭、叙旧、聊天、并欣赏舅父家餐厅悬挂的名家书画,及其摆设的古董,老家俱、以及农家乐招牌菜的制作方法、营业执照、奖状等等。
舅舅叫卢臣智。他告知我,卢家原籍安徽六安人,祖先来凤凰古镇定居已数代人了。解放前,卢家是凤凰古镇有名的四大家族(卢、党、康、孟)之一,清代至民国卢家出了很多文人,人们称卢家是书香门第。
舅父忙完了,他拿来自己写的诗文给我看。并告知我:卢家曾经出了几位念书人。说着舅父拿来他祖父卢顕文的照片,还有他伯父卢朝宗,哥哥卢臣尧,卢臣良的照片给我看,并送给我三张照片。因为他们分别是我的外曾祖父,外祖父,和两位舅父。
舅父向我介绍外曾祖父,即母亲与舅父的祖父卢顕文。他是清朝省试应考中的举人。他曾是清朝的官员,是当地有名望的读文人。
第二个读书人,即舅父的伯父,我的三外公卢朝宗,他是中华民国时复旦大学毕业的,后留学日本。留学归来,他婉言谢绝一切官场聘请,隐居于山林田野间,栽花种草,一生过平民生活。我小时候曾经见过位外公,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另有两位读书人,是两位舅父,均是中华民国的大学生。舅父卢臣尧是上海大学毕业。舅父卢臣良是上海美术学院毕业的。当年俩位舅父与三外公在凤凰古镇齐名,同样都是大名鼎鼎文化人。所以人们称卢家为书香之家。
我仔细端祥卢家先辈照片。照片看起来很古老,但人像十分儒雅,气质非凡。看照片就知道他们饱学卓识,才华非凡。
同学们接过照片传看,大家称赞不已。
我唯一的亲舅卢臣智,也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手好书法。他是古镇上多面手,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请他去做主持,书写对联。主持仪式都离不开他。。只因从前成分不好,让他不能施展远大抱负。
这场大雨挽留我和同学们在舅舅家停歇了三个多小时。才得以仔细观察舅父家古老的徽式建筑物,凤凰古镇的高房子。房子虽老,但花纹雕饰依旧精致,二层木板楼房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下午三点半后,转为小雨。同学们告别我的舅父,冒着小雨去参观凤凰古镇的一条老街。整个街道青一色的平整石板街道,走在街上平整舒服。街道两旁是青一色的土漆木板墙壁与门窗。精致雕刻的窗棂子,古朴典雅,独具一格,体现了徽式建筑的风格与风貌。
同学们参观了保存完好的孟家的四合院。由于天又下起中雨,小车也无法进入古镇老街里面。同学们不能仔细参观更多的古镇建筑。于是,我们赶快走到车旁,坐进车内,离开了凤凰古镇。前往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基地。
我们冒雨观看了金米木耳种植大棚。棚里一排排,一行行整齐的袋装木耳菌包,整齐地悬挂在大棚里。大棚种植规模很大,利用现代化技术种植木耳,生长快,见效高。木耳就生长在这些袋装的碎木屑与菌种粉末混合袋包之内。
4点多,离开金米木耳基地,驱车40多公里,去参观了柞水西川木耳小镇和老庵寺水库上游乐场。因为下雨,我们不能在室外活动,于是进入木耳养殖博物馆,参观室内陈列的展品与图解。室内陈放着各种各样的食用菌类的标本与简介,以及菌类养殖典籍,真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我们拍下许多照片,待回家再仔细阅读与了解。
傍晚,我们来到柞水县城新纪元大酒店。
由镇安县驱车,前来迎接同学们的吴高峰同学,早已等候在酒店里了。吴高峰受镇安同学之托,前来邀请大家去镇安县景区旅游。吴高锋曾是镇安县谋中学校长,后转为督学,也已退休。
我和几位同学很想去镇安县一游。所以打乱了徐光东先前安排的行程:第二天游柞水溶洞与牛背梁自然保护区计划。
傍晚,赵昌正、陈锋、徐光东三同学争先恐后地为我们安排食宿。在新纪元大酒店晚餐,赵昌正挣抢着买了单。赵昌正从家里拿来陈年好酒,并让在县党史办公室工作的二弟,赵昌德主任来陪大家吃饭喝酒。满满的一桌美味佳肴,家乡风味的特色莱,全部端上桌来。晚饭后,赵昌正同学的贤内助在新纪元酒店,为我们登记了住宿房间。赵昌正同学一家人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所有同学。吃、喝、住、行全有同学包揽支付,我们有到家的感觉!今天,真是辛苦了各位同学,大家都是早上六点起床,准备与久别的同学相会。特别是几位柞水的老同学及家人,更是十分辛苦!
尽管我们同学时,很多同学不曾说过一句话,甚至连他们的姓名和当年的模样都想不起来了。然而见面却亲切如故。我们是一代经历磨难的人,也是同类人的娇者!
我们是当年民办教师群体中的一员,最长民教生崖十余年。我们是文哥高校停招岁月毕业的高中生,报考大学无门,唯一出路就是当民办教师。但民办教师转正很难。我们又是民办教师群体中的姣姣者,多数同学是中学教师,边教书边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参加特殊中师招生(只招民办教师)考试,以优异成绩脱颖而出,以1%的比例被丹凤师范录取学习。尽管是中等专业学校,我们的学习内容却不低于大专、本科水平。师范毕业后,我们仍旧坚持学习、进一步进修提高学历,逐步获得高等学历。我们是时代的弄潮儿!我们是时代的拼搏者!我们用能力说话,我们是商洛教育界的一代强人!因为我们有共同经历,有共同习惯,有共同爱好,有共同奋斗目标,有共同语言走到一起来了。我们如同兄弟姐妹般的亲切,友好!
今天,尽管大家很累,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愉快,满面笑容,滿面春风,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好似回到了37年以前。我们一路雨露阳光,一路欢歌笑语,凯旋而归,幸福而至!
我们班共50名同学,其中,10名女生。如今已有十余名同学谢世。能联系上的同学仅有24人。一些同学有急事,一些同学在病床上难以脱身。镇安同学在家等待着我们去聚会。洛南的同学无法联系,唯有雷霞同学天天有联络,她却因一年前去美国探望任职美国一所大学的女儿,被新冠疫情所困美国,不能回国相聚。尽管这次能参加聚会的仅有十四位同学,不能前往的几个同学,也在群里分享着我们团聚的快乐!不断微信祝贺。
这是人生一次难得的重逢!我珍惜这次同学团聚,写此文以纪念!
我期待着明天,即7月3日与镇安同学相见、团聚!
2021-07-02
(7月3日游镇安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