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定成为很多人记忆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这一年,很多在外打拼奋斗的人,因为失业、降薪,不得不离开自己奋斗过的城市,在无奈之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我撑不住了,还是回家吧......"
小张,是一个在某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走出校门后,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大城市扎下根。
小张很快找到了工作,虽然住在出租屋里,但憧憬着未来,生活也算充满了期待。
他的工资不算低,每月可以拿到7000元。爸爸妈妈叮嘱他,记得存些钱,以备不时之需。
但小张却感觉,自己在外面奋斗这么辛苦,也不能太苦了自己。再说了,生活中的很多钱根本没办法节省:房租每月2000元,水电煤气每月150元,通讯网费每月200元,有时还要偶尔犒劳一下自己,吃顿海鲜大餐,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
本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虽说没有多少存款,但平常过得也算舒心,小张还是挺满足的。
即使在疫情期间,小张也没有感觉太大的压力,因为毕竟还有几千元的积蓄。可这一切,都在复工之后发生了改变。
首先给他带来冲击的是身边的一些公司陆续开始裁员、倒闭,之后他接到了降薪的通知,降薪40%,原本7000元的工资,现在只能领到3000多元,面对工资的近乎腰斩,小张开始慌了。
工资降了,开支却没办法降。房租要交,物价在上涨:以前15元一碗的牛肉面现在涨到了18元,以前20元一杯的奶茶也涨到了25元,生活中各项开支都在增加。
这一个月,小张想了很多,也想了很多留下来的办法,但最后他发现,离开这座梦想的城市,可能是他唯一的出路了。
这天,小张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我撑不住了,还是回家吧......”
大批在外奋斗打拼的年轻人,无奈选择了逃离
小张的遭遇,只是大批逃离人群的一个缩影,像小张这样,因为降薪、失业,无奈选择离开的大有人在。
现在只要在闲鱼上搜索“离开北京”“离开广州”的字眼,就会出现大量让你心惊的词条:贱卖、给钱就卖等等。
这些大多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他们曾经梦想在这个城市扎根,可因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多企业倒闭,很多年轻人失去了工作。
那些他们曾经视为提升生活幸福感的物品,现在只能被甩卖,因为很多东西他们拿不走,在二手平台甩面,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这些被迫甩卖的物品中,大部分是生活用品,有桌椅、沙发、厨具等等,甚至还有用来陪伴的宠物。
从这些被贱卖的商品中,我们可以感受他们的无奈,很多都是5折甩卖,还有的很多事大件5着,小件赠送。
过度消费弊端显现,毒鸡汤和伪精致救不了你,救你的只有存款
面对这样一种现象,不禁令人反思,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经济大环境不好吗?
我想,这里面还有一个过度消费的问题。
现在,无论是媒体还是身边的朋友,都在鼓吹过度消费的“毒鸡汤”,类似这样的毒鸡汤,你在生活中,肯定也遇到过。
比如:“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本来已经很苦了,不要再苦了自己”.....
字里行间,都是在引导人们消费。消费有错吗?消费没错,但消费要理性,要量力而行。
精致的生活应该追求,但如果是伪精致,还是放弃吧。
同样是买一个沙发,如果你有一个固定的居所,这就没有问题,这个沙发可以提升你的生活质量,让你体会舒适的居住体验。
但对于一个租房子住的人来说,买沙发就没有必要,因为你不可能一直住在出租的房子里,将来你走了,沙发只能贱卖。这个问题,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过。
同样,对于一个月收入1万元的人来说,购买一款5000元的手机,可以给他带来满足感,这没什么问题;
但对于一个月薪只有3000元的人来说,要购买5000元的手机,这份满足感的代价就太大了。
这些在外漂泊打拼的年轻人,一方面在加班加点赚取微薄的工资,另一方面,花钱大手大脚,从不计较、考量。
4000元买的沙发,1000元贱卖;3000元买的健身卡,几乎没有用过,这些过度或无效的消费,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
如果把这些过度的消费节省下来,你的储蓄就会一点点增加,从最开始的2千元、5千元,慢慢增加到1万元、5万元,甚至更多。
如果有了这笔积蓄,即使面对当前这么糟糕的局面,至少可以为你争取一些时间。
或许,你遭遇了降薪,但这笔积蓄可以帮你度过眼前的难关;
或许,你失业没有经济来源,这笔积蓄可以维持你的日常开支,直到你找到下一份工作,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三个月。
人们常说,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平时的储蓄,其实也是一种准备,有了这样的准备,即使面对今天这样糟糕的局面,你也可以轻松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