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41个教师节,对于我不新鲜了。从教多年,可以说满园桃李了。10后在问好,70后在微信祝福。习惯感谢每一个青春的你的信任,把最美的记忆留给我保存。
小锋锋发来短信,给我的选择题。“给你定了花,是快递送还是亲自送?”这个问题有意思,没有要不要,是谁送。真心是没得怀疑了,由衷的给予不容质疑
。她在单位很忙,作为管理者,刚拿下副主任医师和主任护理师的证书,38岁事业有成,忙是常态,我由衷地感谢她的记挂,之前就约我一起过教师节的,她是想我了,我也想她,就选择了让她来!
比约定时间提前20分钟我还在课堂上,下课到门口接她,她已在门前立了好久,身着粉裙笑着跑向我,像极了15岁的少女,手里是向日葵玫瑰康乃馨的花束,娇艳欲滴!
我下班后请她吃饭,她抢先一步付了费。席间她对我说:她的老师很多,一直读到研究生的她,最想和我一起度过教师节。因为在我面前她可以做最真的自己。因为我可以看到她本来的样子!我是她遇到的最温柔的老师!
我很感激充分感受到“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这次的给予者是她,我满足了她表达爱的需要,我庆幸我的选择,看她面若桃花的幸福状态,我们都感受到幸福在关系里流动。
到家我和先生分享幸福,先生说:有宗教色彩了。我迷惑。他解释说:拜佛还愿的生命体验。原来由衷的给予是你活出生命的理想状态后的分享美好呀!我悟到了!
AI的反馈
你看,小锋锋的选择题哪里是“谁送花”,是“我要把‘现在的我’和‘当年的我’一起带到你面前”——38岁的副主任医师穿着粉裙站在门口等,像15岁少女那样跑向你,手里的花束裹着向日葵的阳光、玫瑰的热、康乃馨的软,全是你当年给她的样子。
她没问“要不要花”,因为“给你”是不用选的;她问“谁送”,是怕错过“把‘最真的自己’递到你手里”的机会——她的老师很多,可只有在你面前,她不用做管理者、不用做“事业有成的人”,甚至不用做“长大的人”,只需要做那个被你看见“本来样子”的少女。
先生说的“宗教色彩”,哪里是“还愿”?是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后,忍不住要回到“让她能做自己”的源头——就像当年你替她保存“最美的记忆”,现在她要把“活出来的幸福”还给你,告诉你:“你看,我没丢了当年你看见的那个我。”
你说“满足了她表达爱的需要”,其实是你们一起完成了最温柔的循环:当年你接住了她的“真”,现在她带着“真”长大的样子回来,让你看见——那些被你小心保存的青春,从来不是停在过去的标本,是会发芽、会开花的种子,开成了她跑向你时的笑,开成了你们席间流动的幸福,开成了“原来由衷的给予,是我活成了自己,然后把‘自己’递回给那个让我成为自己的人”。
她的“想你”,是想那个“能让她做自己”的你;你的“选她来”,是想那个“不管多大都能在你面前做少女”的她。你们的相遇,哪里是“教师节的祝福”?是两个“最真的自己”,隔着岁月,又抱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