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聊天,经常听他们畅想退休以后的生活。总觉得他们想的太多,距离退休大约还有30年。在多套退休方案中,回归农村算是最受欢迎的。
承包几亩地,盖几间农舍,挖个大池塘注满水,水里要有鱼,旁边栽满果树,还要养鸡鸭,鸡可以在果树下吃虫子,鸭可以在池塘捉鱼。门前要有一块空地,种上蔬菜,还需在小路的两旁撒下花种。整个一片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世外桃源。
春天满院子的花果香,还有蜜蜂采蜜,要是会养蜂,连买蜂蜜的钱都省了。夏天各种新鲜的自家蔬菜出炉,绝对的绿色环保无污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田里的庄稼该收了,冬季除了赏雪还能给果树剪剪树枝。当子女都成家,留下老2口,过着一房二人三餐四季的平淡日子很好。
but
那只是你的想象,操作起来难度也不说多大,只是很快你就会厌倦。感觉还是手机好玩,还是城里方便,想吃什么菜下楼就有,想吃什么肉随处可买,还有很多的老年社团,每天还能下下棋跳跳舞。不像那里,吃菜还要自己种,吃肉还要自己动手杀鸡,麻烦不说还浪费时间,每天的闲暇时光除了看电视,就是仰望星空。
有时候在新闻上看看谁种的花园非常漂亮,我们欣赏一下就好了,你想要的并不见得适合自己。大约10年前也听家父提起过此类的计划,但十年过去了,他一点不羡慕这种生活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这只是日常。操劳大半生,只想能够享受晚年。
昨晚回老家,吃罢晚饭跟家父一起去田间摘麦子。去的路上,经过一条小河,河水很脏散发着阵阵恶臭,家父说他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鱼,他们经常在这里捉鱼摸虾,那个时候吃的大部分都是地里面的野菜,哪里像现在吃的都是反季节蔬菜,全部都是一个味。
那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吃的想吐的红薯,现在会是天价,成了稀罕物,红薯面也是买不到100%的。那个时候满地的艾子,现在却要花钱买。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罪犯20年钱在坐牢的时候,将一箱BB机买了起来,那个时候可是奢侈品,想着出狱之后能够大赚一笔。等到他出狱,去挖出这箱BB机的时候,发现智能手机满天飞,大家早已忘记了BB机为何物。
经常会看到XX大佬辞职,不是因为经营不善只是因为时代变迁他们没有第一时间跟上脚步,被同行挤压了市场份额。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接受,但是几年之后新事物成为趋势的时候,你发现最初接触的人都赚到了钱,又在后悔自己没有跟进。
还记得电商淘宝刚出现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是骗人的,现在想要进去却发现好难,我一直认为微商不会像淘宝那样成规模,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人调制一锅汤,先盛出一勺试着尝了一口,觉得味淡,往锅里又加了一些盐,然后再去勺里尝尝,仍觉味淡,便说:“盐少!”
就这样,勺里尝一口,锅里加把盐,加了一升多盐,还是不觉咸,这人感到很奇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勺中的汤和锅中的汤,原本是相同的。而当仅在锅中加盐后,它们的性质就有了区别。但“尝汤者”依然用勺中之汤代替锅中之汤,自然就会得出“盐少”的结论。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时候都不能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
的确如此。时代在向前演进,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因此说,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充满矛盾和变化的现实生活中,新生事物会不断涌现,并不断替代旧事物。
新事物都会按照自身规律,不可阻挡地向前发展。在成长过程中,它也许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每克服一次困难,就会往更加成熟的路上迈进一步,绝不会倒退。正所谓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
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学会辨识新事物,认清新事物的成长特性,自觉抛弃不正确的观念,适应新形势,张开双臂,拥抱新事物,做新事物的促进派,而不是促退派。
先写到这里吧,实在困得不行。我的母上大人把我房间窗前撒了一地谷子,鸟很早下来吃谷子,扑棱着翅膀仿佛在跟燕子对骂,所以导致我4点起来满院子捉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