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夏月,赴广州中山大学参训,将启归程之际,回顾所学,偶有所感,遂即兴赋诗,谨与各位同学共勉。
岭表求真学,康园五日耕。
湾区聆妙策,黄埔仰豪英。
科创开新境,文心养政声。
归携珠水智,润雅启新程。
——素生 杨共 2025.5.22
注: 这首五律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在培训中的多维收获:既有对湾区战略与科技创新的学习,也有对黄埔精神与中山大学人文底蕴的感悟;既有对岭南智慧的汲取,也有对雅安未来发展的期许。全诗如珠江水自然奔涌,将地域文化、时代精神与个人感悟融为一体,是对参训收获的诗意总结。
现试作如下简析:
一. 空间与时间:求学坐标的构建
“岭表求真学,康园五日耕”
开篇点明地点(岭南地区“岭表”、中山大学“康园”)与时间(“五日”),以“耕”字呼应短期培训中严守培训纪律和“深耕细作”的治学态度,同时“岭表”二字将求学置于岭南文化的语境中,奠定全诗的地理与文化基调。
二. 历史与现实:精神图谱的交织
“湾区聆妙策,黄埔仰豪英”
“湾区”:呼应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体现培训内容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妙策”暗指战略决策与治理智慧。
“黄埔”:既指广州黄埔军校旧址,象征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又与“豪英”呼应,形成历史(黄埔精神)与现实(湾区发展)的对话,凸显个人成长与时代使命的关联。
三. 科技与人文:跨界思维的融合
“科创开新境,文心养政声”
“科创”:对应湾区科技创新定位,体现对前沿技术与产业变革的学习。
“文心”:呼应中山大学的人文底蕴,强调文化修养对行政能力(“政声”)的滋养,形成“科技理性”与“人文温度”的平衡。
四. 智慧与行动:知行合一的升华
“归携珠水智,润雅启新程”
“珠水智”:以珠江水喻指岭南智慧,既指培训所得的知识结晶,又暗含授课老师们“珠玑”的珍贵与灵动。
“润雅”:既言携珠水智慧润泽雅安,又含“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体现对行政伦理的追求。
“启新程”:收束全诗,既指返程后的履职实践,更暗含对助力雅安新发展的期许,呼应“学以致用”的培训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