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我准备报考研究生。因为我的本科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所以想要报考中国传媒大学的媒体策划与运营方向。那时候,其他同学选择学校和专业都非常慎重,一再地询问导师意见,只有我,没有任何老师的参考意见,自己做了主。只是我们专业以往学生报考传媒大学的考研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因此我最怕的便是我的决定得不到导师的支持。
我师父问我选择哪所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我弱弱地回了四个字:传媒大学。他看着我笑笑,然后给我两个字:慎重。我心里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自己这样做风险太大,可不知道那时候自己为什么非要一股脑考这个学校。后来,我列了一张单子,把传媒大学我认为好的专业以及往年录取分数线写出来,拿到讲台上给师父看,也算是第一次征询下他的意见。他的话却让我开始有点不知所措。
师父几乎是毫不留情面地说:“不用看了,你一个都不适合。媒体策划、电视编导、电视制作,你觉得你做得非常好吗?你觉得你擅长电视这一行吗?你的特长在文学写作这一块,你应该发挥所长而不是盲目地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你考这个学校我不反对,但是为什么不考虑报考文学方面呢?”
“我对电视媒体感兴趣。”我说。
“有兴趣很好,了解媒体这一行以及会一些技能都不错,但是你的兴趣并不是你最擅长的方面,这不是你以后谋生最好的方式。更何况,就算你考这些专业,初试过了,复试你也不占任何优势。”师父回答。
于是,我悻悻地退了下来。
其实我懂,也知道自己可能真的不适合电视这一行,兴趣过之而能力不及。可是,我就是喜欢呀,我甚至感觉已经无路可退了,毕竟我真的很难说服自己去考其他的专业。
看到其他同学常常和老师交流备考过程中的想法,我便会有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的感觉,并且是不被别人看好的。我没忍住对师父说:“师父,我知道自己很固执,但是请你别放弃我。”
他说:“既然你心意已决,那就好好加油吧!万一成功了呢?我没有放弃你,我支持你。”
听到这话,似乎心里一个大包袱放了下来,至少师父不再反对我了。是啊,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
只可惜,我阳气比较旺盛,这个鬼我最后是没见着了。考试结果是离我报考的媒体策划与运营方向差了八分,但是却过了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等方向的分数线。也就是说,如果我当初听取师父的建议,可能就真的撞鬼了。
最后,我也放弃了调剂去其他学校的机会。那时候心里只有一个想法:除了传媒大学,我哪儿都不去。
时过境迁,再来看看从前自己的那些事,不禁想: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传媒大学呢?为什么非要考自己不擅长的专业呢?为什么就像一头倔驴任凭别人怎么拉都拉不回呢?为什么明明知道自己也许要撞个头破血流却还义无反顾呢?
道理我都懂,只是不甘心。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我考上了呢?万一有奇迹呢?就是这颗不甘的心,才让我品尝到年少的辛酸与无奈。
我有一个好朋友,夏晓。她曾执迷地喜欢过一个品学兼优的男孩子三年,她和男孩关系也不错,常常一起交流学习和工作,但是男孩子不喜欢她。夏晓明白,感情不能勉强,所以她一直等,一直在意着男孩的一举一动,也常常表露出对男孩的关心。身边的朋友劝她放弃,都觉得他俩不合适,并且几乎没有在一起的可能。可她不听,拒绝千万种可能,单恋一株草。
结果是,男孩换了一任又一任女朋友,也没有在意到夏晓的存在。最后男孩结婚了,夏晓死心了。
我问夏晓:“好男生那么多,你为什么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呢?”
她说:“其实我一直都知道不可能,只是不甘心而已。”
因为不甘心,我们总在坚持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以至于南墙血迹斑斑,自己却还不愿意承认疼。对了,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但更多的时候,我们都在被自己一颗不甘的心蒙蔽了认清现实的双眼,剪不断,理还乱……
明知不可能,还抱有一丝侥幸,每次都要放弃了还傻逼似的跟自己说一句:“万一呢?”结果一次次怀揣希望,一次次以失望告终,然后才幡然醒悟:“原来真的不可能。”感情是这样,其他方面也是。所以说,道理你不是不懂,就是不甘心。
文章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