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也许大家都有这种经验,学生时代,总有一两个特别努力的同学,却永远考试成绩很差。这简直颠覆大家对勤奋的认知,不是说好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吗?
2016年江湖上特别流行的一本书,《刻意练习》,这是学习领域的一本经典著作,它破除了很多迷信认知,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勤奋不一定出成绩。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刻意练习,这是迄今为止最强大的学习方法。
作者艾利克森,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也是“刻意练习”法则的研创者。他专注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的,发现所谓的杰出人物,遵循了一套黄金法则:“刻意练习”。
2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认为天才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成为杰出人物,这种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所造成的。
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其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
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我们也一样努力地学习、练习,为什么我们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很显然,练习做得不够肯定不行,但是练习方法不对也还是不行。
一般人的学习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练习法,即反复地做某件事情,但这是一种极其低效的练习。
有目的练习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
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把目标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动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记忆复述,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
练习包含反馈。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如果不对,又错在哪里。立即反馈,是对还是不对。
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都需要反馈来追求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高。
需要走出舒适区。
总是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它,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
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舒适区,几乎每个人都会偶然碰到瓶颈,那些关卡看起来很难,好像你永远也克服不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障碍最好的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导师或教练,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碍,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3
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的大脑有强大的适应力。
每个人的练习都可能遇到瓶颈,但“天才”从不放弃。要知道所谓瓶颈,更多时候也只是心理层面的障碍,事实上你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极限,只是你的动机不足罢了。
书中举例,伦敦出租车司机,面对GPS都解决不了的复杂路面,考出了驾照,心理学家发现,这些司机的记忆海马体比训练前都增大了,也比其他人和公交司机的海马体大。训练,改变了大脑的物质结构。
书中还举例,对一个普通大学生进行记数字训练,从一口气只能记忆8个数字到毫不费力地记忆82个数字,靠的就是不断打破记录的训练。
大脑拥有无限的适应能力。我们的身体有一种偏爱稳定性的倾向,当它被迫走出舒适区之后,身体系统感受到压力,原来的平衡无法继续下去,身体便会开始响应那些变化,重建体内平衡。
足够努力地锻炼,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身体将以各种方式来改变。挑战越大,变化越大。但切忌不要太过,过分地逼迫自己,可能导致倦怠和学习低效。
人类的潜能可以被构筑,而非简单地发掘。
4
当大脑和身体不断适应新的极限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使得我们进入了能力攀升期呢?思考某个物体、观点、信息或其他任何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心理表征,在我们的大脑中发生了变化。
刻意练习,能够创建更加有效的心理表征。将杰出人物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正是心理表征的质量与数量。
通过多年的练习,杰出的人物对本行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局面,创建了高度复杂和精密的心理表征,它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的走势,能够预想到更多的不同结果,并迅速对其进行过滤,提出最有可能的行动。同时,杰出人物可以使用心理表征,进行无意识决策,自动分析对象,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你的心理表征就是,你已经建立了一个用来解释、组织信息的心理结构,新的信息变成了不间断故事的一部分,你能更加迅速地消化,并转移到你的长时记忆中。你不把信息作为孤立部分看待,而是当成整体中的一部分。
学生的区别,取决于他们有多敏锐地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也就是说,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心理表征有多么有效。
5
市面上很流行一万小时法则,它和刻意练习有相同之处: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变成业内杰出人物,都需要付出许多艰苦卓绝的努力。
你必须花很长时间练习,因为你将与之竞争的人,已经花了那么长的时间练习。
可能你认为自己没时间刻意练习,其实,只要有心,在工作中也一样能“刻意练习”。
比如美国的王牌飞行员计划。比如我们能边干边学,能进行角色扮演,并进行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效率最低的练习是,说教式干预。最重要的是,动手去做。
作者强调,你的才能取决于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
要区分知识与技能的区别。一直以来,人们的关注点几乎总是知识,在职场,在刻意练习中,我们应该聚焦于绩效和表现,毕竟最终衡量你水平的是能不能做好某件事,至于知识,只是让你更清楚。
在生活中“刻意练习”的方法是找到一位好导师。但是没有导师也有策略,比如富兰克林,他在写作上的成就绝对一流:富兰克林的导师是一本叫《观察家》的英文杂志。
他对照文章,尝试用自己的话复写文章的内容,思考哪里有欠缺,哪里需要向原作者学习。他发现自己词汇量不够丰富,就将文章转写成最需要新鲜词汇的诗歌,过一段时间再写回散文。最后,他将原文打乱顺序编写索引,然后再次按照自己的逻辑复写文章,之后与原文对照,反馈之后调整。
6
刻意练习必须牢记三F原则,即专注(focus)、反馈(feedback)、以及纠正(fixit)。
专注至关重要。如果你在走神或者很放松,你可能不会进步。
一个队员正在击球,教练走过来询问,他在干什么,他回答自己在练习。教练说:“不,你不是在练习,你只是在玩儿而已。”全神贯注于练习的目标,控制自己身体的各种细微反应,练习才会有效果。如果只是为了开心,那么得到的也就只是开心,不会是进步。
即时反馈非常重要。它能够让人们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纠正错误和精进技巧而使自己的技能精益求精。
区分杰出和优秀的一个标准就是:人们对于错误的敏感程度,每次练习,是否识别出了错误,是否得到有益的反馈,清楚自己的欠缺,哪里胜任,对于继续练习至关重要。
纠正很重要。当发现错误之后,要想出各种办法去解决它,设计专门的环节,攻克特定的弱点。
7
一定要保持动机,着手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下去。刻意练习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研究发现,不存在所谓的意志力,比如一个人拉小提琴会很坚持,但是他研究物理就坚持不了,因为一个人有某个优点,就会陷入自我实现的圈套,于是,意志力就来了。
能够让人们坚持练习的,是动机。保持动机,要么强化继续前行的理由,要么弱化停下的理由。
杰出人物,会通过做好良好的规划,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健康,提供练习的能量,把练习的时间限制在1小时左右,来弱化停下的理由。然后利用自身的渴望与自我认同,以及争取社会支持的方式,增强前进的理由。
杰出人物路线图,一般从童年时期走向杰出要经历四个阶段: 产生兴趣、 变得认真、 全力投入、开拓创新。
这些未来杰出的人物,在12-13岁或15-16岁时要付出巨大的投入,才能成为自己领域内的最杰出的人物。到这个阶段,学生常常会寻找最好的老师,面对的期望也不断升高,有时不仅本人要付出全心全意的努力,连家人也要迁就孩子付出巨大的金钱和精神代价。
8
哥伦比亚大学曾经进行过一个实验,将能力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一组由两名助教采用刻意练习教学法。
每节课,助教都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物理学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之后回答,然后助教立即反馈答案,之后继续提出更难的问题。学期结束,两组学生接受同样的测试,刻意练习组的成绩是传统组的2.5倍。
这是一个充满梦想的时代,通过刻意练习,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行业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