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人体进行呼吸其实就是一个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包含呼气和吸气。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学生在平时锻炼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剧烈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急促。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运动量越大,呼吸越急促这个规律。但是,对于有些活动也会减缓呼吸需要教师点拨,比如卧躺、睡觉等等。而对于用确切的数据来证实自己的感受是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且正确的测量呼吸次数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我首先让学生闭上双眼,正常呼吸状态下测试三次,让学生自己记录一分钟内呼吸的次数。所得的三组数据如何取舍来获得最终的准确数值是需要老师强调的:如果有两个相同的数值,那么取这个数值为最终结果;如果三个数值都不一样,将其排序,取中位数,居中者为最终的测试结果。
随后我们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问题“我们在运动状态下,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进行相关实验。由于科学实验室空间有限,我将慢走20步的运动方式改为原地弹跳一分钟,双手伸出,腿部弹跳起后膝盖需碰到双手。这个运动方式既节省空间,而且运动量大,学生运动后呼吸次数与正常情况的数值相差比较大,对比性更高,有利于学生用可靠的数据来说明人体运动量越大,呼吸次数增加得越多这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