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天下杂志》记者时,报选题是压力最大的时刻。因为不仅要思考主题是什么、读者是谁,还要想他为什么要看,内容要产生什么影响。题目已经很难想了,还要思考这么多相关问题。
选题会议那天,记者轮流上台报告,看着底下满满的同事、主管、总编辑与发行人,开始展示一张张PPT。如果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与讨论,在沉寂的气氛下,发行人会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你的主题是什么?你到底想说什么?”
于是我们就更仔细地说明与补充,但往往越解释越乱,到最后大家也弄不清楚你到底要说什么。发行人会提出有力的结论:“你讲不清楚,读者就更不清楚,你要想清楚主题,下次再报告。”
发行人说的话,都是在强迫我们思考得更清楚透彻。主题没想清楚,文章就没有明确的范围与方向,导致什么都想写;什么都写,最后就容易失焦。读者可没耐心,他们的注意力瞬间就可能转移,那你花这么多时间写的内容,就白费了。
发行人的提问:“你想说什么?”就是在问,你要写什么主题?职场上的书信往来、制作简报、写企划书,或是在博客等社交平台写文章,都要找出主题才能开始撰写内容。
不要马上开始写,而要先“想”。先知道终点,才知道为何出发,才能铺好前进轨道,让主题列车全速前进。
主题力就是“找出主题的能力”。思考在其中发挥着杠杆的力量,它能帮我们设定范围,找到主题核心,有效达成写作目标。
写作力就是思考力
为什么那么多人写不好,甚至畏惧写作?
好的思考训练缺失,导致我们的沟通表达出了问题。写作就像冰山。海平面之上是写作呈现的内容,但是支撑写作内容的无形力量,却是海平面以下、比例占八分之七、肉眼看不见的部分。
因此,想学好写作,不是马上学写作技巧,而要先学思考。
以我在大学商学院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授课的经验为例,学员都是中高阶主管、创业者,但他们在思考逻辑上仍会出现因果关系混乱、创意思考不足以致无法掌握重点以及难以产生看法的问题。
专业职场人仍需通过有架构、有步骤的引导,持续讨论练习,才能发现自己思考的不完整,或是找到潜在的关联创意,有效解决工作问题。
不论是口语表达、文字书写,还是简报呈现,能让对方印象深刻、厘清思考困惑的内容,往往都是让人一目了然,或者三言两语直指核心,再进行有条有理的说服。
支撑这种流畅表达的力量,就是思考力。学写作的第一步是学思考,可是思考范围这么大,要从哪里学起?
发散思维,练习水平思考
要练习主动思考,就要召开脑内题目会议。主题力是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先从广泛发散思维的水平思考,大量设想可能性,最后再聚焦出有趣、具体、好发挥的主题。
这堂主题力分为两个步骤,先练习水平思考,再练习如何梳理成有方向、有组织的脉络思考。
水平思考的关键词,就是“还有呢”。我们需要大量的想法,哪怕是零碎、混乱的点子都行,最怕什么想法都没有。就像学习创意思考,唯一的原则,就是先有大量的创意点子,再慢慢厘清整理,找出最棒的点子。
我们先假设自己是总编辑,通过自问自答,引导一个记者自由发散思维。关于这个主题,我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意写在纸上或便利贴上,一直问自己“还有呢,还有没有?”再多想想!先有大量的点子,才能把相关的点子串联起来。
比如,主管要你报告下一季的消费趋势,得先找出三个关键词:“下一季”“消费”与“趋势”。“下一季”是时间范围,“趋势”是从过去推测未来变化,因此最关键的核心是“消费”。
消费的主题太大了。你要先用ROA思考来确定坐标。读者是谁?是主管。主管的需求是什么?是希望知道消费有什么变化。主管看完你的报告后要采取什么行动?是根据消费趋势,研拟出营销与创新研发的计划。
有了ROA的坐标,选题会议就进入了水平思考。主管想知道哪些消费变化?消费者性别与年龄?还是消费区域和产品?如果是手摇茶饮业,就要锁定主要客户群是谁,过去一季热门茶饮产品是什么,哪些年龄层是购买主力,哪些区域、哪个时段销量最大,哪种茶、哪种水果最受欢迎,个人消费状况与公司集体订购状况等。
一连串的水平思考,不必遵循一定的关联,先尽量去开发延伸脑袋中的想法,最后再去找彼此的联结点与脉络关系。
我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回家要写作文,老师给的题目是“因为……所以我现在很幸福”。这个题目太抽象了,必须练习具体想象,将抽象模糊的“幸福”联结到自己的经验。
先找出一个限定范围。例如最近有什么让你很开心、很有成就感、很难忘的事情,把这些经验感受都写下来。像是考试、才艺比赛或家庭旅行,通过具体、有感受的事件,让自己扩充想法。
我女儿不知道要如何去想象“幸福”。我慢慢引导她回想这几个月是否有难忘的事,她一时也没有想法。我提醒她最近才参加过台球个人单打比赛,过去一直没有打出好成绩,但这次击败了不少强敌,最后打到前十六强,是不是很难忘?
以这个经验引导她思考,她立刻就找到了感觉,我接着又问她记得哪些经验、场景、细节与感受,可以从这些元素去联结“幸福”。
例如赛前的持续练习、模拟对手可能的战术、赛前的热身、每场比赛对战的细节、胜利与失败的感想……每个细节与感受,有感觉的画面都尽量写下来。
通过水平思考鼓励自己多想想,一直问:“还有吗?”把点子慢慢从脑袋中拉出来。一开始可能会很辛苦,但是多练习、多自我挑战,让善于惯性思考的大脑多活动,就像举重一样,通过压力增强创意肌肉,点子慢慢就会越来越多。
脉络思考,梳理想法
当迸出很多点子与关键词之后,就进入了第二阶段。尝试找出这些想法、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把这些零散的点串起来。
找出各元素之间关系的思考过程,就是脉络思考(关联思考)。这个过程是尝试去组织、整理、探索零散想法之间的联结性,看出背后的关联与意义。
脉络思考让我们有高度与整体观,不被眼前的表象影响,随便就丢出答案。它引导我们仔细观察、思考与查证,发现事情演变不是如表面所见这么简单,而是不同元素之间相互运作的结果。
从水平思考进阶到脉络思考,就是开始思考哪些点子彼此有关,再删掉无关的点子,尝试为相关联的点子找出先后顺序,或是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什么。
接着,再以更简单的架构来运用脉络思考。我们常听到“5W1H”,就是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与如何(How),这是一种思考事情发生先后顺序、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实就是脉络思考。
我们可以把点子、关键词放在“5W1H”框架中,有效整理与思考。例如手摇茶饮产业的下一季趋势变化,先要知道上一季、上两季有什么脉络。哪些茶饮(What)特别热门?原因是什么(Why)?谁(Who)喝得多?何时?跟季节变化有关吗?早上、中午还是晚上(When)特别热门?哪些区域?中南部、城市还是乡村(Where)?消费者如何购买热门茶饮,一个人还是企业采购(How)?一次买多少(How Much)?
这个推敲过程借助时空情境的具体思考与想象,来帮助我们有效整理散乱的资料、想法与关键词,找出背后的联系与关键词背后的关键词,删除看似有关、实际无关的元素。
通过“5W1H”的思考过程,就能大致了解手摇茶饮产业上一季,甚至过去一年的变化。可能还要去追溯你们公司,或整体手摇茶饮产业的情况,甚至去找手摇茶饮原料供应商的供货资料,汇整出去年同期(或下一季)的脉络,才能推测今年下一季的变化。
如果再进一步聚焦主题,就要找到去年同季度前十大热门以及不热门的茶饮的内容,通过具体产品的变化,找出主题范围,往下聚焦,去找寻更具体、更细节的资料与内容;或者是针对消费者、各个手摇茶饮加盟店进行初步访谈,了解实际状况。
针对“因为……所以我现在很幸福”这类抽象的题目,我们先水平构思,找出可能的主题(例如旅行、家人聚餐、重要比赛),我跟女儿讨论的主题范围就是台球比赛,从中找出了一些关键词:赛前训练、每个对手、每局状况以及赛后的感想。
接着就可以用“5W1H”脉络思考法,将这些零散的关键词分类,放入每个格子中,找出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假设比赛过程中吃便当、小点心可以提振心情与士气,就可放入,如果并不影响大局,就要删除。如果教练的战术或鼓励,还有队友的打气,对比赛有影响,就应该记下来,找到跟其他元素的关联。
从水平思考到脉络思考,我们的思考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较重要、吸引人的主题,也慢慢成形。
写作的主题力锻炼,也是发散创意的过程。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中提到:“创意是旧元素的重新组合,但在重组之前,必须要能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 善用便利贴整理创意
我在写作课教学员构思主题时,也会运用便利贴辅助思考。先把各种点子写在便利贴上,最后再收拢找关联,将相关类型的便利贴集结在一起。有位学员运用这个便利贴方法,教念小学的儿子写作文,引导孩子通过思考改善写作问题。
多发散思维,多找寻背后的关联,就能不断刺激思考力,进而提升想象力。写作,不是越写越聪明,而是越想才越聪明。
下一堂课是主题力第二阶段的聚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