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组合作,轮流。组长不动,组员流动,交换任务,最终设计出方案。只评价反思,整个课程,不做是非评价。
2、如何提问,提出一个问题,小组讨论,教师下去转,寻找,1.0版本的答案,2.0版本的答案。
3、老师,是教学生学的,原理结论是很多,但是落脚于具体的教学实际,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学段,具体的问题做一个具体的引导。
4、教学的过程是可见学生思维的过程。清楚的知道学生是怎么想的。
5、作业量大的问题。1、作业的时间控制在半个小时。作业量的教师其实智商低的,控制时间。训练思维方式。了解思维,比如函数问题,从概念入手。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以什么方式布置作业。从教学要效果而非作业。反应一种教师关。尊重每个学生都是教学的贡献者。60分怎么准备,70分怎么准备,80分怎么准备,90分怎么准备?
把方法思路给学生之后,剩下的工作就看学生自己是怎么选了,看他们自己想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分数,想要什么分数自己去争取就好了。
2、北京市一所中学的老师分享了一个他们学校的案例。时间超过半个小时的作业就可以不写作业。针对这个问题,一个老师分享的一个观点震撼到我了。
现在的孩子作业负担很重,每一科的老师都留好多作业,抢占学生的时间,最终学生迫于压力完成作业的质量肯定很低,所以就会出现抄作业或者不交作业的行为。在任何一个学校肯定都有的一个情况是某个老师管的严,老师厉害,学生不论是否情愿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上。特别是学生的课下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学生宝贵的课下时间被认可老师争来抢去。
有心思的校长就下达一个规定,就是老师留的作业若是学生超过三十分钟做不完就可以有权利不做。我的第一反应是学生就是肯定直接不做的。
我们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忽略掉现实中的一些因素,也就是会掉进「杨秀清陷阱」,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独特的现实背景。
当我们都在质疑这个三十分钟完成的作业的合理性时,这个老师分享的一个观点是,她觉得这个校长的做法是比较合理的。因为第一,限制时间可以提高教师作业的质量。第二,要作业要成绩的教师其实要么是懒,要么是智商低。这种机械的重复,这种耗时但是见效不显著的方法不是应该被淘汰了嘛。而大多老师之所以还采用这样的方法是因为,他们当年上学的时候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自然也会采用这种方法,反正大多数老师也都是这个做的。这就是懒惰的表现,典型的不思考。这是很多人都欠缺的品质。一个会思考的人,一定是人群中的佼佼者。
理科应该怎么教?
1、大框架,精细思维。在整个框架下理清学科的系统,在学生的层面做到精细,弄清楚学生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对于这样的错误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2、要让学生理解老师教的过程,也要让老师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他们是一个教育的共同体。
3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走进课堂进行学习。让学生发展学科的美好,从而愿意去学。
4、教师是靠成绩立足的,只有成绩好了,就可以看一些自己认同的教育教学实践。差班干掉好班不是不肯能,学生是教学共同体。
5、不能在学生面前充当老好人,学生肯定是专挑软柿子捏。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对,哪些是错。而是一个类似于主持者的身份。提供给学生选择的机会。
5、对于学生的不学习的问题,要联系学生的家庭,观察是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了。
今年回去是要做事的,而且是要把事做成的。
原因呢?一是因为魏锐老师的鼓励,和提供的机会,心里直觉得很感激,有了他的支持,仿佛我的行动力就来了。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现在所在的环境条件可能很多年之后就不再有了。无论是一年之后,或是两年之后我身在哪里,这一段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的。其次就是,受今天上午张立配老师的分享,我看到在他的手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而且时间还很短,数学在10个小时的课程从60分、70分进步到90分,我真的很好奇这是怎么做到的,这背后有多深的思维深度,我无法想象。只是,我明白了,问题出在我身上,更具体的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老师的知识多么丰富,经验多么丰富,我觉得最重要的在于这个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维是怎样的,他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像知识和经验这些都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就获得的,但是一个人思考的能力却是很难获得的。这是一种难得的财富。非一朝一夕能够获得,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琐事中进行思考,尽享锻炼,这种能力定会与日俱增。